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逃出大英博物馆》里,带回家书的远方文物都有怎样的故事

  • 2023-09-08 12:13:19 来源:腾讯网

《逃出大英博物馆》里,带回家书的远方文物都有怎样的故事

《逃出大英博物馆》近来爆火,在第三集里,当“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的女孩回国后,掏出一叠大英博物馆文物托付的家书时,来自远方异域的思乡之情令人泪目。

除了与琴师俑相配的笛师俑、分离一百六十三年的唐三彩大马小马之外,视频中出现的众多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都如同远方的游子,期待有朝一日返乡的一刻。

01 辽代三彩罗汉


【资料图】

辽三彩是在唐三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优点且更为精美。梁思成曾评价辽三彩像:“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或容态雍容,或蹙眉作恳切状,要之皆各有个性,不徒为空泛虚缈之神像。”

这尊罗汉像来自于河北易县八佛洼,为当时发现的16~18尊罗汉中,出土品相较好的罗汉之一。相比常见的罗汉塑像,这尊塑像面相比较年轻,宝相威仪磅礴。其结禅定印的一双手、衣料的质感和皱褶、身体的姿态都得到近乎完美的表达。尤其容貌逼真、表情生动,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实属我国古代写实主义塑像的杰出作品。

1912年,有北京古董商向德国汉学家兜售了一尊,其后所有罗汉像全部被盗运出境,盗运过程中至少毁弃了三尊。二战期间,藏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一尊也毁于战火。迄今为止,存世者仅十一尊且没有一尊在国内。

02 清代朝冠耳炉

朝冠耳炉又称官帽耳炉,因两耳部形似古代官帽上的双翅而得名,自宋代以来逐渐成为香炉的经典器型。明宣德时期达到鼎盛,成为皇帝用来赐给詹事府,翰林院及国子监主事臣的炉款,也多见于寺庙。

大英博物馆所藏的这件乾隆年间(1736 - 1795)的铜香炉,其形制尺寸和龙饰向世人昭示它的皇家寺庙出身。铭牌上还用英文写着以下内容:“香炉的形制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祭祀典礼上的食品用具。在中国王朝的历史上,过去与未来的连接是持续不断的主题。”

03 明代龙纹陶砖

进入存放中国文物的33号展厅,迎面就是这一组由二十块珐华彩釉面高浮雕明代陶砖构成的陈列品。这套龙纹砖宽2.44米,每排高39厘米,厚12.7厘米,装饰带上四条充满活力的蓝黄釉山爪龙在莲花与牡丹之间穿行嬉戏,第二条还追逐着一颗燃烧着的珍珠,精致细腻,栩栩如生。

这套珐华彩黄蓝褐三色的陶砖源自山西某古建筑,纹饰原意是保护建筑免于火患,因为传统中国文化里面龙司雨水,负责掌管水界。莲花精美,腾龙威猛,堪称难得一见的珐华彩藏品。

上世纪清末民初的混乱年代,这组釉面瓷砖被盗取,并被排列成壁板而收藏。后有收藏家于2006年拍卖所得,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04 北宋“家国永安”瓷枕

北宋磁州窑刻花瓷枕,大英博物馆有藏,国内的伊春林都博物馆也有藏,实为一母同胞。陶工在瓷枕上刻有“家国永安”和“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铭文。宋朝人睡觉就枕这种硬枕,这是日常用品,并非陪葬的明器。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很快达到鼎盛。磁州窑以毛笔为工具,用彩料直接在瓷器上作画,是中国画技法在瓷器上的体验,图案展现出浓郁的民间风格:自然、洒脱、奔放、粗犷。磁州窑在创造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熙宁(1068~1077)则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10年。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负责变法事宜。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而“家国永安”,则反映了当时陶工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期盼。

05 明代布袋和尚雕塑

虽然《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将这尊雕塑称为弥勒佛,但从其右手所执的绿色布袋可知,这其实是一尊布袋和尚的雕像。布袋和尚虽然是弥勒佛的化身,但两者毕竟不同。

佛教中有纵、横三世佛之分,弥勒佛是纵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俗称笑佛。布袋和尚则是五代后梁时期的僧人“契此”,因常背负一只布袋开口而笑,因此又相传是弥勒佛转世。明太祖朱元璋以弥勒出世为由起事,因此明代为防有人造反,一度禁止弥勒崇拜,貌似弥勒佛的雕塑多为布袋和尚。大英博物馆的这尊布袋和尚雕塑为三彩陶塑坐像,笑容温暖,亲切慈祥,硕大的肚子裸露无釉彩,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气概。

根据英文说明,雕塑为“成化二十年(1484)中秋吉日制”,由佛教徒Dang Cheng和太太Mme Hui捐赠。

06 五代木雕观音坐像 

彩绘木雕观音坐像是一尊五代时期的佛教艺术品。它高达141厘米,木雕表面残留有彩绘痕迹。菩萨面相丰满、紧闭双眼、垂头结跏趺坐,做转法轮传经的手印,神情庄重,体态自然而舒展,整体的身体线条及肌肉表现地极具张力。发髻高高束起,带有唐代发型特点。身披帔帛,环绕左肩,胸饰璎珞,下着长裙,流畅的衣纹和华丽缨络使得观音显得超凡脱俗。

两宋开始,佛教石窟开始走向没落,石雕泥塑锐减。大规模的木构寺庙在城市中兴起,促成了木雕造像的大量需求,而木造像的风行,正好配合木架构的寺院,且木头就地取材方便,木雕艺术由此蓬勃发展起来。宋金元时期,上等雕塑皆为木雕,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精湛的雕刻技艺,工匠还要在其表面刷涂底料施色添彩,再嵌石贴金,以显尊贵。

宋代是中国木雕造像的巅峰时期,木雕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以宋代为最上。宋朝由于理学和禅宗的兴起,佛教神圣和神秘的气息逐渐被淡化,尤其是菩萨像慢慢脱离了唐代的雍容华贵与婀娜多姿,题材和风格趋向于世俗化,呈现平易近人和闲然自适的人间装束,大多的佛造像面庞丰润、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

铜观音或石观音材质坚固,较容易保存下来。然木制之观音,材质易受各种天然及人为破坏,战乱时更易被作为引火煮饭御寒之材料,因此劫后余生者寥寥。宋代大型高水准的木制观音于全世界有案可考者,也仅剩几十件不到,故留存至今的宋金元时期的木雕观音,其珍贵程度尤甚。

07 清代象牙鬼工球

鬼工球是19世纪中国流行的一种手工雕刻的象牙工艺品,由许多精雕细刻的同圆空心球组成,以一种看上去不可能的方式相互融合。

鬼工球顾名思义,因其工巧“鬼斧神工”得名,其制作穷尽雕琢之术,精巧华丽、通透玲珑。象牙被制成层层相套的同心球层,由外而内,每层镂刻各式花纹,皆可自由转动。鬼工球常被视为南派或广式牙雕的代表作,“以玲珑剔透的镂雕技法闻名。”18世纪末,马戛尔尼使团抵达广州,欣赏到的广州牙雕工艺品中就有鬼工球。而早在上世纪初,中国广东牙雕艺人翁昭手工镂雕的一件24层“鬼工球”,就曾赢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均有鬼工球收藏,但各大博物馆所藏皆为清中期以来的作品。大英博物馆这件吊坠鬼工球于清代道光年间广州制作,吊坠高46cm,其中鬼工球直径12厘米,内含18个同心象牙层。

08 明代“赏善”判官陶俑

这尊慈眉善目的女判官如真人大小,高1.48米的她手捧薄薄的“善簿”卷宗,记载着人在生前所做的善行。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的地狱判官,是阎王的助手。地狱判官数量繁多,但主要分掌刑罚、掌善簿、掌恶簿、掌生死簿四大判官。掌善簿的赏善判官,并非位最高权最大(掌生死簿判官职最高权最大)。其身穿绿袍,温婉可亲,沉稳内敛。手持“善簿:中尽录人人生前的行善资料,判官按行善程度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寡一一给予奖赏,遣入轮回。

不远处,其实还有另一尊高约1.6米的“罚恶”男判官。

其腋下所抱的“恶簿”明显更多更厚,或许在判官眼里,世人行善少而造恶多。

09 隋代大理石阿弥陀佛像

矗立在大英博物馆楼梯空隙之间的这一尊白色阿弥陀佛像,堪称整座博物馆中最大最雄伟的佛像。佛像整体由大理石雕刻,高5.8米,重约2吨。佛像面容俊秀,双目微启,双唇紧闭,微露一丝浅笑,披通肩式袈裟,长裙束腰与胸前系结,由于采用浅浮雕手法,通身袈裟折纹更显简练。佛像的双手虽已丢失,但其右手臂上抬,左臂平出略向下,仍可判断出佛手姿势应为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

根据莲花基座上的铭文可知,这尊大佛为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雕立。由于太过高大,只能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东方馆楼梯空隙之处。这尊大佛原被供奉在河北省韩翠村的崇光寺,后被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卢芹斋(1880-1957)据为己有。卢将其切为三段后运到海外,先送欧洲展出再“借佛献佛”——先将佛像赠予民国政府,再由民国政府于1938年转赠英国博物馆。

借助这样的“国际文化交流”由头,卢不但可博得两国政府的欢心,更可借机宣传自己的古董生意与品牌,可谓名利双收。只是可惜好好的一尊隋代佛像,就此分为三截、流落海外。

10 明代铜铸真武像

这尊真武像是现存最大的铜铸真武像之一。真武又称玄天上帝、元圣仁威玄天上帝,被认为是护国安邦之神。这尊真武大帝整体为铜制,原有鎏金、彩漆装饰。塑像长须披发,身着铠甲战袍,战袍正面有龙纹装饰,他左手施真武印,即无名指和中指向前伸出。

明代建国初期,对内平稳政局以及对外安定边疆是明政府的当务之急。永乐皇帝将他在靖难之变中的胜利归功于真武大帝的庇佑。因此这一时期,崇拜真武之风不仅在宫廷内盛行,在民间也达到鼎盛。真武被认为是护国安邦之神。

从1412年起,永乐皇帝下令在武当山顶峰大规模的修建宫观庙堂供奉真武大帝。明代早期的真武像,据说即以永乐皇帝为原型塑造。

……

顾恺之《女史箴图》

大英博物馆馆藏敦煌壁画

元代大维德青花花瓶

除以上文物之外,位列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的《女史箴图》摹本、敦煌壁画和元代大维德青花花瓶,更是瑰宝中的瑰宝。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瓷器、陶器、青铜器、玉器、钱币,刻本、书画、饰品等等,多达2万3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不到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流落海外的文物心声,汇成了声声的“家国永安”。

文/启凌 编辑/李瑞峰

标签:

推荐阅读

《逃出大英博物馆》里,带回家书的远方文物都有怎样的故事

《逃出大英博物馆》里,带回家书的远方文物都有怎样的故事《逃出大英博

爆火的诗歌,年轻人的续命秘诀

爆火的诗歌,年轻人的续命秘诀2022年9月9日,杭州。湖滨步行街的小巷挂

白露节气来袭,秋天来了!都吃什么?民间都有哪些习俗活动?

白露节气来袭,秋天来了!都吃什么?民间都有哪些习俗活动?文|读书君

被美术之光照亮过的人生:读汪家明《美术给予我的》

被美术之光照亮过的人生:读汪家明《美术给予我的》汪家明与其新著《美

诺兰与奥本海默

诺兰与奥本海默《奥本海默》海报【晨读观世】诺兰的最新大作《奥本海默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