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明与其新著《美术给予我的》(广西师大出版社,2023年4月)。(资料图/图)
《美术给予我的》梳理出的是汪家明的阅读史与成长史,带着鲜明的个人印记。美术,作为阅读史中最丰富、多彩、烂漫的一面,深刻塑造着他的性格,影响过他人生之路的选择,并最终决定着他人生的方向。
【资料图】
且看他生命中那些被美术深深影响过的若干片段。
从1966年起至参加工作的五年光阴里,汪家明有一半时间消磨在家乡青岛的海边,这归因于俄罗斯画家艾瓦佐夫斯基《九级浪》的影响。“我只是为画中美丽朦胧的落日、汹涌翻腾富有节奏感的巨浪和复杂交织的光影营造出的宇宙感、神秘感而激动不已,对那些仅靠沉船桅杆挣扎的人倒没什么感觉。”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在汪家明心中的地位有多高,用怎样夸张的句子来形容都不过分的。对其代表作《纺纱女》,汪家明百看不厌,甚至能从中体会到诗意、听到音乐。《教皇英诺森十世》曾激发起汪家明当一名画家的强烈愿望。美术的影响并不止于年少时光,而是贯穿一生的。“即使是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温旧梦,重新面对这两幅作品时,仍激起了对艺术的渴望和崇拜——好的画,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怎样的缘分与情感,让汪家明写下这样近乎偏执、痴迷的文字?读者遇见他的无限感慨时,怎能不心生羡慕?能被艺术之光照亮过且一直照亮着的人生,终究是不一样的。在困境中,也许更坚韧?在顺境中,也许更清醒?在即将被黑夜笼罩时,也许更淡定、从容?
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纺纱女》。(资料图/图)
因被美术影响而在心中泛起的涟漪,或转瞬即逝,或久久驻留,既属于个人记忆,亦属于美术史的一部分。艺术与心灵同频共振,不管时间长短,都珍贵无比。艺术传播如同一场永无终点的接力赛,汪家明参与的是他那一代人共同承担的这一棒。当初是深深潜入青春岁月里,而今在文字里细细流淌,传递着止不住的满足与感恩。《美术给予我的》不是论证严谨的学术著作,虽然也有相关史料的梳理与考证,然而,这些都是为了表达真实体验、真切感受做铺垫的。从回忆出发,以情感为落脚点,讲述有过的爱意与印象,这是随笔写作的通衢大道。对我来讲,这部书之魅力正在于此。
委拉斯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资料图/图)
这就颇有几分自传的意味,虽然所写只是作者生活中的一面而已。写作这部书,对汪家明来讲,是一种必要的温故。他之所以为他的原因何在?生命中那些令他心潮澎湃、义无反顾的瞬间说明了什么?如此说来,从读过的书、欣赏过的美术作品中,梳理出一条线索是可能的。美术给予他的是什么?汪家明说了,是对世界多了一种理解和观看的维度,是虽没有当成画家却一直从事与美术有关工作的人生。汪家明又好像没有明说,只是含蓄整体地表述:当年,因条件所限,视野狭窄,专注于一处,是不幸中的幸运。被一种力量击中,其影响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性格。
汪家明油画写生之一(青岛中山公园,1975)。(资料图/图)
在这部书中,给予过作者深深影响的美术作品,更多地依托于一本本老旧、泛黄的书籍中。写出总与书相关的许多点滴,让整本书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在他提及的许多本书里,美术是书籍设计也是插图。本书插图很多,足有二百多幅,但不是画册,而是图文并茂的散文集。在作者眼中,丰子恺先生是那种善于挑动读者视觉的装帧高手,“几笔下来,就让人愉悦赞叹”。1924年出版的朱自清散文集《踪迹》,1925年出版的《我们的六月》与1926年出版的《子恺漫画》,还有1926年出版的夏丏尊翻译的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其封面插图均独树一帜、让人难忘。这些书封在书籍中的置放,如文学史上一帧帧耐看的镜头,细细睹之可品咂出许多味道。
汪家明油画《塞外的春天》(2014)。(资料图/图)
如果要在书中提及的古今中外美术中人身上,提取内在气质的共通之处的话,那便是他们均有一股书卷气。《鲁迅时代的书籍设计》《范用的“气”》《宁成春:守正新致》均为此书提供着独一无二又殊途同归的书卷气,从鲁迅到范用到宁成春是书籍设计风格的传承与发扬,也是书卷气的延续。对当下青年读者来讲,汪家明笔下提及的作家、著作、插图等极具时代感。且不说外国的作家及其插图作品,单说国内的张光宇、闻一多、叶浅予、丁聪等人设计的书籍,打眼一看,便有历史的气息从纸页间源源不断传来。
被美术影响过的人生多么美好。
张家鸿
责编 刘小磊
标签:
被美术之光照亮过的人生:读汪家明《美术给予我的》汪家明与其新著《美
诺兰与奥本海默《奥本海默》海报【晨读观世】诺兰的最新大作《奥本海默
今天,一位93岁老人决定把华夏交给我不知从何时起,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糟
经典文学,从来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当代的中国,有一部分存在当代的文学中
核灾1986:切尔诺贝利真相切尔诺贝利发生核事故的5分钟后,凌晨1点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