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业 > 正文

业内鉴宝催生诈骗套路 这些连环套千万别上当

  • 2021-04-06 16:15:55 来源:广州日报

不少人家中有一些老物件,例如粮票、集邮册等。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家“公司”, 他们打出免费鉴宝的旗子,主动邀请中老年藏品爱好者来鉴宝。当藏家携宝而来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出自编自导的大戏和一张敞开的“大网”。

反诈骗不断加码,为何上当仍旧多?因为骗子的套路不断升级,手法愈发专业逼真,容易让人雾里看花,防不胜防:专人负责鉴定藏品、促成藏品高额成交、办理交易资格证……面对这样的连环套,藏家容易放松警惕,乱了阵脚,陷入骗子设好的圈套之中。

但说到底,骗术伎俩千变万化,也缺不了看似有利可图的诱饵;所有套路,无不是建立在藏家“逐利”的人性弱点之上。鱼贪饵,易上钩,人贪利,落陷阱,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只不过在自己亲身经历时,却往往难以“自拔”。

骗术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其迷惑性,除了被骗者“头脑发热”,更因为骗子们往往会选取金融、收藏、罪犯等题材作为犯罪的“剧本”,高深莫测的题材会为其提高诈骗的成功率带来“助攻”。当面对难以理解的话题时,受骗者心中往往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只能任由对方给自己构建起对所探讨话题的认知和了解。比如说,正规的拍卖公司通常并不会主动打电话要求帮收藏爱好者拍卖;正规的拍卖公司通常也不会在拍卖成功之前收取费用。但这样的知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已经是“超纲”题目,自然容易被骗子牵着鼻子走。

因此,要减少骗局,让更多人绕开骗子挖下的“坑”,除了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警惕性,也要在“补常识课”上多下功夫。若是不同行业能够将行业自身可能存在的诈骗风险点发掘整理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到行业的处理规范,骗子的“唬人”程度或许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比方说,在针对“冒充民警”类诈骗案,警方往往会提醒,警方在办案中不会让当事人将钱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不会用“逮捕令”“通缉令”等威吓当事人,也不会要求当事人“机不离手”“对家人保密”……这样的提醒,就能够让更多人对民警的处理原则有更好的了解,防患于未然。

除此之外,更要堵上法律漏洞,不断针对诈骗的新情况新特点,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和法律制度,并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惩戒作用。相信如此,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反诈骗系统平台的预警能力,唤起全民反诈骗的行动决心,激发遏制诈骗的强大合力。

标签: 业内鉴宝 诈骗套路 迷惑性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涉足艺术领域 创作“没有灵魂的艺术品”能被大众接受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发展,画家这个职业似乎也将被机器取代。据近日发表在美国《艺术实证研究》上的...

“听你说”孤独症儿童画展举办 呼吁更多公众关爱孤独症群体

2021年4月2日是第14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同努力,关注和消除孤独症人士教育与就业障碍...

第十五届海峡艺博会即将举办 线上展会让人期待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等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将于4月2...

木偶艺术开启多地巡展 非遗艺术品彰显独特魅力

3月26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开心麻花与云南白药口腔健康护理品携手在京启动木偶治愈博物馆全国巡展。本...

花丝镶嵌工艺成热门手艺 你对这些艺术品了解多少

花丝镶嵌工艺,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术,在商周时期,出土的金属器物就有丝的工艺的体现,其源头可追溯到...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