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古籍损毁的常见原因

  • 2022-05-18 05:49:35 来源:腾讯网

古籍文献在保存过程中可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常见的有8大原因:酸化、老化、鼠啮、虫蛀、火烬、水渍、霉变和絮化。

酸化的古籍,纸张PH值明显降低。酸化的主要特征为纸张变硬、变脆;严重的无法翻动,甚至碎成纸屑。

老化表现为纸张颜色变暗、变硬;纸张出现黄色斑点等。由于老化,纸张纤维逐渐降解,丧失机械强度,直至变成粉末。造成老化的原因较为复杂,光照、污染、潮湿等因素均会对纸张产生不良影响。

鼠啮主要表现为在书叶四周造成缺损,面积大小不一。此外,书中大多伴有鼠溺侵蚀造成的生霉、粘连现象,往往形成书砖,对书籍造成较大伤害。库房简陋、缺少装具、管理水平低是造成鼠啮的主要原因。

虫蛀的特征是古籍上出现圆形或曲线形蛀洞;多数呈贯穿状,即蛀洞从书的封面贯穿到封底。被虫蛀蚀严重的古籍蛀洞几乎连成一片,文献资料损失惨重。书籍产生虫蛀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库房环境没有温湿度控制,适宜书籍害虫活动和繁衍。

火烬的古籍上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火烬痕迹,由于多数火烬古籍曾在灭火时被水浇过,大多伴有霉变、粘连、变形等损坏特征。

水浸的古籍表面会出现成片的水印,部分伴有字迹洇化现象。

霉变是指古籍受潮或遭水浸以后,附在古籍上的霉菌孢迅速发育,生长出菌丝,致使书叶病变区域的纸张强度逐渐降低直至完全丧失的过程。霉菌分泌物在书叶上形成霉斑并可使书叶相互粘连,严重的会变成书砖。

絮化是指古籍四周纸张纤维蓬松呈棉絮状。其产生原因是书籍在流通过程中受到过度摩擦所致。絮化可使书叶病变区域的纸张强度降低直至全部丧失。

标签: 古籍损毁的常见原因

推荐阅读

古籍损毁的常见原因

古籍文献在保存过程中可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常见的有8大原因:酸化、老化、鼠啮、虫蛀、火烬、水渍、霉

赏钧·悟道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眼里,书斋里的用器,不一定要多名贵,但一定要雅,能打动自己。他们收藏、把玩这些器物,

他的诗,你读过吗?姜夔《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人们对他

海南这位了不起的乡村“馆主”

中等身材,由于经常在户外尤其是在乡村走动,生于1975年的乐东九所中灶村人蔡宁,皮肤显得有点黝黑。他

长知识丨古人抱拳施礼有讲究

今天,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会经常看到抱拳施礼的镜头,但大多不明其意。其实,古人抱拳施礼是有讲究的,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