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每日动态!文物志|瓷枕,古人的“消暑神器”

  • 2022-06-25 10:07:43 来源:腾讯网


(资料图片)

随着盛夏的到来,高温天气令许多人叫苦不迭,紧紧“抱着”空调、风扇不松手。而在古代,没有奢侈的“避暑行宫”,遇到这样炎热的天气,人们是如何避暑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古人的“消暑神器”:瓷枕。

这件现存于山东博物馆的清道光粉彩花卉方枕(上图),整体呈靛蓝色,长方形,通体布满青绿色缠枝花纹与白色花朵,花瓣青白相间,花蕊嫩绿。枕面上还绘有花鸟图,褐色小鸟立于石上,作为背景的牡丹还有粉白两色,既有盛开之态的花,也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枕墙有交叉铜钱孔洞,着褐色,红色勾边。整体花纹精美,设色丰富,艳而不俗。

据了解,瓷枕最早烧制于隋朝。在河南安阳,隋代开皇年间的张盛墓出土的瓷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瓷枕实物。早期的瓷枕以小款居多,如张盛墓中出土的瓷枕只有3.9厘米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瓷枕也变得越来越大,唐代的瓷枕已有15厘米长,唐晚期到五代初期演变为20厘米左右,宋金时期瓷枕的长度达到了30厘米,直到元代,已经出现了40厘米长度的瓷枕。关于瓷枕大小的演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瓷枕从明器开始变为人们实际使用的日用品的证明;也有说法认为,早期出土的小型瓷枕实际为诊脉用的脉枕。虽然说法不一,但瓷枕进入古人生活,成为一种日常避暑用品是毫无疑问的。

北宋诗人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中写道:“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对于瓷枕的消暑功能赞赏有加,也印证了古人用瓷枕消暑的事实。李清照也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据考证,词中的“玉枕”很可能就是宋代风靡的一种青白釉瓷枕。北宋中后期至金代,是瓷枕生产的鼎盛时期,产生了诸多独具创意的造型。

从造型来看,瓷枕有非常多的种类。有中空如箱的箱形枕,后来衍生出束腰形枕、叶形枕、如意形枕等不同形状;也有仿照人、兽、家具、建筑等制作的象生枕,如虎形枕、童子枕、广寒宫枕等。不同造型的瓷枕,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在《新唐书》中,记载着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伏熊枕降妖的习俗,证明了古人对瓷枕形状代表的含义是十分讲究的。除了在形状上下功夫,古人也多喜欢在瓷枕上吟诗作画,有童子垂钓嬉戏、瑞兽、诗词等题材。其中,北宋时期的一件铭文枕记载了瓷枕烧制、使用与保存方法的《枕赋》,对现代研究古代瓷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造型多有不同,但几乎所有瓷枕的侧墙、枕底都留有孔,这些孔洞形状各异,有人兽像口鼻孔、铜钱孔、花鸟孔、枕体镂空等。一方面是因为瓷枕在烧制过程中,为了减轻枕腔内空气受热膨胀造成的箱体变形,工匠们会在枕箱的侧壁、底部等部位开通气孔,排放热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古人相信入睡以后灵魂出游,所以在枕头上设置能够让灵魂通行的孔洞。(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春宇 通讯员 马翔宇 报道)

标签: 文物志|瓷枕 古人的消暑神器

推荐阅读

每日动态!文物志|瓷枕,古人的“消暑神器”

随着盛夏的到来,高温天气令许多人叫苦不迭,紧紧“抱着”空调、风扇不松手。而在古代,没有奢侈的“避暑行

全球通讯!长沙掀宋“潮”风 传统文化又出圈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尹玮)展现宋朝风华的电视剧《梦华录》正在热播,线下活动同

环球消息!“蛙声”与“蟆更”

作者赵安胜第二十三回,写到宝玉与众姐妹移入大观园居住。此处插入了宝玉的“四时即事诗”一组四首。其

信息:神秘湘西是伪命题

现实原因:旧中国的交通状况堪忧,山里人互相交流都非常困难,造成语言交流存在天然的局限性客观原因:古代

世界热点!诗词丨人生不苦短,老来须尽欢

当一个人忘记年龄时,他便做到了永远年轻。因为,年龄从不是评判一个人是否老去的标准。人生的老去不在于外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