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们心中的苏东坡,我们愿意称其为“人间的爱者”。正如莫砺锋教授所说:“东坡的故乡是整个人间。”人间是苏东坡深爱的故乡,是他身之所经,心之所安,魂之所归。千年来,他的精神从未离开他深爱的大地,一直在我们中间。
[金]武元直《赤壁图》(局部)
(资料图)
夫 妇 之 爱
苏东坡写给发妻王弗的文字,为世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此词深挚婉转,寄托了他对亡妻的深情怀念,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人相伴走过十一年人生历程。在苏轼的笔下,她性情“敏而静”,事亲“谨肃”,不仅带给年轻的苏轼以温情的陪伴,亦对其初入仕途识人心、察世情多有助益。王弗的坟墓在苏轼父母坟墓西北方向八步的地方,即苏词所谓“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早逝的王弗以另一种方式陪伴苏轼,守护苏轼之所爱。
继室王闰之与苏轼相伴二十五年,更多的是颠沛流徙、患难与共的相濡以沫。他吟咏清风明月,她为他管着柴米油盐。王闰之于元祐八年(1093)在京师开封去世。绍圣三年(1096)在惠州贬所,苏东坡为闰之生日放鱼资福,并作词纪念: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王闰之是苏轼心中的“奇女”,是举案齐眉的贤妻,是视三子同如掌上明珠的慈母。
挚诚的夫妇之爱和早年的父母之爱,以及终生不改的手足之爱一起,奠定了苏东坡生命温情的底色。
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中的东坡形象
手 足 之 爱
苏洵共育有六个孩子,前四个都很早就去世了。苏轼是老五,苏辙是老六,哥哥比弟弟大两岁。二人从小一起读书,长大一起参加科考,一起经历宦海浮沉。说起对彼此的情谊,二人深情起来不分伯仲。比如苏轼提起弟弟则浩叹:“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苏辙更直接:“手足之爱,平生一人。”说起对方的人品才华,两人也能随时开启互捧模式。比如苏轼曾说:“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苏辙则曰:“兄之文章,今世第一。”他们是手足,也是知己,翻开二人的诗文集,两兄弟的诗词赠答随处可见。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词,最有名的要数《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和子由渑池怀旧》。有一首《满江红》流传不是太广,同样感人至深: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满江红·怀子由作》)
苏辙画像
百 姓 之 爱
苏轼父母曾“有志兹世”,以此托于兄弟二人。苏轼在《谢制科启》中立下志向:“敢以微躯,自今为许国之始。”自此之后,虽历经宦海沉浮,不改初心,视民如伤,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如在密州救蝗灾,在徐州亲自带领百姓抗洪,在杭州修筑堤坝……即便在被贬之地,也尽其所能为百姓谋利。如谪居黄州时期,得知当地有溺婴陋习,东坡写信给鄂州太守朱寿昌,请求帮助。
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偶说一事,闻之酸辛,为食不下。……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与朱鄂州书》)
自己也联合安国寺及当地民众,积极组织救婴活动。在生活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出资十千钱,称“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
苏东坡还写了大量关心民生的诗词,比如《吴中田妇叹》《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我们都知道他在黄州写过“一蓑烟雨任平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这样潇洒旷达的诗文,可能很少人知道,他在这里还写过“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若能风调雨顺,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个人得失又有何虑。
可以说,无论在心理还是行为上,东坡都是亲近百姓,深入百姓之中的,是真正关心民瘼,为民谋利之人。
[清]董邦达《苏堤春晓》(局部)
美 食 之 爱
苏东坡曾说“我欲乘风归去”,又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子由也说他少时“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苏辙《武昌九曲亭记》)。好像随时能飘然归去的东坡,却被人间烟火绊住了脚,在后人眼中显得生动可爱。
早年在杭州是有过不少惬意时光的: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三》)
这样的惬意陶然固然令人称羡,却远不如苦难时的偶然一乐令人动容。
被贬黄州后,躬耕东坡,经济拮据,发现时人不爱的猪肉竟是出人意料的美味,饱餐之余,得意作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
还细心写下烹饪方法:“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相信千年前的黄州风雨中,也曾飘散着袅袅炊烟,锅中的美味也曾熨帖人心。
晚年远贬惠州,苏东坡的心境却愈加平和,带着苏过访山问水,买地筑房,还不忘给当地百姓修桥、引水。可惜惠州毕竟偏远,“平生嗜羊炙”,却无法满足,怎么办呢?他在给子由的信中说: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与子由弟》七)
看着让人莫名心酸又忍俊不禁。无论怎样的境遇,他总能过得妙趣横生,充满诗意。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苏东坡人间的爱者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们心中的苏东坡,我们愿意称其为“人间的爱者”。正如莫砺锋教授所说:“东坡的故乡是整
关于苏州的一切美好苏州园林厅堂、廊庑下悬挂着各式宫灯,这些宫灯制作精巧、外形雅致,与苏州园林相得益彰
钢笔的情愫文 毕凡(山东阳谷)(网络图片)我在床上坐着,窗外,昨天飘落了一天的雪,此时屋顶上的雪,被
万花筒◎张雪萌日常清空又招租的店铺,路过了第三家矮木凳斜斜赖着门框,离去的客人并未多时没有区别:欣
设计的意义本文为推荐文,在文中使用或引用他人发布的作品,仅为学习、研究、欣赏或者介绍、评论他人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