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环球热文:彰显岭南风格 展现时代气质

  • 2022-07-31 09:54:22 来源:腾讯网

何镜堂。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位于广州五山的何镜堂工作室专访何镜堂院士,请他深度解析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质,以及如何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


(资料图片)

谈整体理念

让人文气息和山水环境高度契合

南方日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整体设计理念是什么?

何镜堂: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的典藏库,也是文明种子的基因库,它必须体现中国文化特色。我们为广州分馆提炼的定位是“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

首先,它必须体现中国文化特性。我们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殿堂式建筑风格,在设计中贯穿了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我们称之为“礼制”,整个建筑群落营造了山门、桥、亭、主楼、明德楼这条主线,体现中国古代书院、传统殿堂式建筑的文化内涵。

第二,它要体现岭南文化特色。设计中既体现中华文化的根,又具有岭南文化底蕴,还体现鲜明时代特征。我们对广州的镇海楼、中山纪念堂等建筑进行抽象提炼,从中得到启发,将之与新的时代精神进行融合。我们还力求让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所选的地块,拥有非常好的自然山水环境,前有流溪河,背靠凤凰山,是筑造殿堂式建筑的理想之地。我们借鉴岭南园林手法,让建筑人文的气息与岭南山水环境高度契合。

第三,它的文化定位非常高,是文化的殿堂、文明的基因库,建筑本身要体现传世经典性,是能留传后世的。它要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殿堂和文化高地,我们对标了世界上的知名文化建筑,力求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在建筑上成为民族文化的骄傲,展现文化自信,让它成为将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与山水风貌、传统内涵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的集大成之作。

谈文化内涵

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与礼仪序列

南方日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体现了传统的形制,建筑与岭南山水形成高度融合的礼乐格局,这是如何建构的?

何镜堂: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谐共处等。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精神与礼仪序列,形成了两大鲜明特点:

一是按照殿堂式建筑的空间序列,建构清晰主线。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坐北向南、前低后高、逐步升级,沿着中轴线步入其中,桥、湖、亭、主楼、藏书阁贯穿成线,西侧为展览场所,东侧为研究机构以及办公生活区,这条主线突出中国的礼仪序列,突出文沁阁主楼的主体,组合形成完整的建筑群落体系。

二是让建筑与山水、自然高度融合。仅有一条主线显得过于工整,我们将岭南园林的流畅风格融入建筑群落,使得山水、建筑、树、廊等恰如其分,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南方日报:文沁阁主楼前的水池中,专门为一棵200多年的古树辟出空间,但古树并不处于中轴线之上,这是出于怎样的用意?

何镜堂:这棵原本生长在这里的200多年格木古树,是非常好的“伏笔”。

最初布局时,这棵古树位于中轴线之上,我们担心会对主体建筑造成遮挡,便有意把整个建筑群往东移了一点点,与墨砚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平衡”组合,在文沁阁主楼、古树和端砚三者之间构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可以说,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上天留下的这一点睛之笔。

设计中,我们充分让古树跟建筑融为整体,形成互相咬合的关系。为保护古树,我们在水池中辟了很大的空间,让古树长起来,让树与建筑互为依靠、相得益彰。水池底使用黑色石材,还安放了一尊墨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端砚,我们希望借此传递水墨丹青的意境,借鉴传统水墨写意精神,传递岭南画派水墨意蕴,使整个建筑形成与山水、自然和园林的深度契合。如文沁亭中有一处书卷石的景观设计,寓意中华文化的长久延绵,就运用了写意手法。

谈岭南风格

与岭南文化、山水、气候

交融共生

南方日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如何提炼生成岭南印象?

何镜堂:首先是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广州有2000多年历史,岭南文化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地域特点,还具有上千年与海外交流形成的多元文化特征。我认为,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和谐、融汇、实干、创新等特点。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基于这些文化理解去进行。

二是建筑与岭南气候的关系。广州是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气候、风俗、风物与北方差异很大,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必须解决好遮阳、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体现岭南建筑的风格特点。例如,我们借鉴岭南骑楼的传统理念,用现代手法设计了风雨廊,通过它将整个建筑群落与园林串联起来。我们注重营造整个建筑群的通透性、交互性,让室内室外有机融合在一起。

三是建筑的时代性特征。我们运用现代的材料、技术和审美观点去实现“岭南印象”。整个建筑群,既处处传承体现岭南文化精神,又敢于创新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和审美观念,形成与时代的紧密契合。一方面,我们从明代古建筑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和广东古代庙宇、学堂、学宫等建筑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我们大量运用现代的材料、技术、表现手法去实现,例如主楼挑檐很深,有利于遮阳,但我们没有采用古典琉璃瓦,而用石头、石板展现传统形态。在工法上追求简洁大气与创新,岭南传统墙面常使用灰砖,我们用浅灰、中灰、深灰三种灰色石头取而代之,构造出与水池、植物在视觉上和谐映衬的关系。

我们的设计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岭南印象”,整个建筑群是与岭南文化、自然、气候交融共生的。我们团队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两观三性论”理论——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融合。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实践,是体现文化、地域、时代三者完美融合的作品,高度体现了我们常年扎根岭南大地创作的智慧结晶。

南方日报:请您详细解读一下主楼文沁阁的设计理念。

何镜堂: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主体建筑是文沁阁。它从始建于1380年的明代镇海楼(俗称五层楼)的建筑中提取元素,借用五层楼的概念,从外面看,文沁阁与镇海楼呼应,都是五层楼。但文沁阁内部实际上有七层构造,分别是名为“文明基石”的下中庭与名为“面向未来”的上中庭。从内部走入,穹顶透光,负一至四层借用中国古代宝塔层层叠高的形制,运用大块石头造型错落堆叠,象征中华文明基石累积高耸。上面还有五到七层的上中庭,特别在七层设计了一个宽敞的瞭望平台,可供人们舒目远眺,将南面的山体尽收眼底。整个建筑群注重营造大山大水环绕的天际线。可以说,内部看得见文脉,外部望得见山水。

谈建筑价值

建筑是版本馆的第一件展品

南方日报:您曾经说,优秀建筑应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精神象征,您对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有什么期望?

何镜堂: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是珍藏民族重要文化基因的种子库,可以说,整个建筑群就是版本馆的第一件展品。我希望这个展品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成为传世之作。

我们的图纸画了成千上万遍,不知经历了多少轮修改。3年多来前前后后做了很多方案,包括建设现场很多细节调整以及材料选用,都广泛论证、反复推敲、细心打磨,确保了最终的效果非常理想。建筑盖好、水池放水后,我在现场的感觉是,它超过了我的预期,它是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融合的杰出作品。我认为,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筑既体现了中国、岭南的风格气派,又具有新意,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气质,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谈未来期许

辐射周边建成新的文化高地

南方日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在您设计生涯中具有怎样的意义,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何镜堂:我始终认为,建筑没有100分的作品,建筑没有唯一性。建筑在技术性一面,有严谨理性的标准,但在文化性的一面很难有唯一标准。同一命题,可以有不同做法。目前看,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筑效果比我想象的还好,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作品。

它也是我们团队共同的作品。团队包括了我的博士生,他们驻扎现场,付出了大量努力。记得第一次奠基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地方非常漂亮。当时还有另外几处选点,但我认为这种要千年保留传承的建筑,需要有大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托,而它的西面、南面就留有大量辅助用地和延伸空间。

我们甚至有个“文沁园”的设想,未来能够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为中心,在附近建设一个范围更大的文化活动区域,形成对大湾区有强大辐射力、让老百姓充分融入的独一无二的崭新文化阵地,使其真正成为代表当代岭南文化高峰的殿堂和高地。

南方日报记者 黄楚旋 李培 王涵琦 肖雄

标签: 彰显岭南风格 展现时代气质

推荐阅读

环球热文:彰显岭南风格 展现时代气质

何镜堂。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位于广州五山的何镜堂工作室专访何镜堂院士,请他深度解析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

环球热议:期待!8月的第一天,他终于来了!

▲关注匠心之城,遇见诗意生活1957年。著名文物专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抢救中国古

热头条丨范红:哭天鸟(外一首)

哭天鸟(外一首)范红一羽从辉煌中飞来的鸟儿曾在我思想的天空鸣唱编排那充满红梅品性的皇城音吼婆娑了人类

环球资讯:山水画,画的是人生境界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纵情山水,在密林深处看小屋炊烟、老圃黄花,在飞流直下的瀑流旁,感受山光云

世界速讯:晨读|书场忆旧

夹杂着水乡特有的吴音小调妙趣横生,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童年时光。日前,去苏州平江古城,发现这里依旧保持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