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博物馆美术馆探路美育新发展

  • 2023-02-26 12:14:03 来源:腾讯网

一直以来,美育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而社会美育正是提升全民审美素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博机构都不断创新展览展示,优化公共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为更好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探索出不同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资料图】

1

校馆合作共建美育课堂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为小学生带来“开学第一课”

2月15日,上海市中小学生迎来了新的学期。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品读吴昌硕、任伯年等海派大师真迹,感受上海的艺术文脉。这是中华艺术宫联手上海虹口区教育局,融合馆内展览与学校教学大纲而举办的“美术馆现场教学课”。

今年,上海市提出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将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而中华艺术宫“美术馆现场教学课”正属于这项计划。

展览是美育的重要平台和途径,美育则是展览的目的和结果之一。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要举措。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表示,将把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让更多市民能够来到文化场馆、欣赏艺术作品、获得美感体验,让他们近距离与大师、名家对话,用艺术滋养人生,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一直致力于推进美育“校馆联动”机制,他表示,中小学美育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剧场等公共文化艺术机构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养成学生观展、看剧的习惯。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展开深入合作,推动校馆共建,不断推进将中国美术馆打造成为校园外的美育“课堂”。

“应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自己的校园美术馆、音乐厅等美育场所,形成学校美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共同发展。”吴为山还表示,在即将召开的2023年全国两会上,他将继续带来有关全民美育的提案,“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建设,要立足于‘幼、小、中、大’一体化思路构建美育体系。”

2

发挥志愿力量搭建桥梁

▲ 国博—北京五中青少年志愿服务队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除了通过展览、讲座建立馆校合作美育课堂外,目前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都建立起越来越完善的志愿者团队。今年2月,国博—北京五中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圆满完成了他们的文化志愿宣讲首秀,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自去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北京五中教育集团正式签署志愿服务合作备忘录后,北京五中的19名中学生经过培训,正式开启了他们的志愿宣讲服务,在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向公众传递了文博与艺术知识。

“中国国家博物馆从2002年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以来,一直注重青少年志愿团体的培育和作用发挥,汇聚热爱文博事业的青少年志愿服务力量。”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服务工作将引领青少年通过志愿实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更好地担负起时代重任。

北京画院宣教部主任罗元欣表示:“文博机构面向志愿者开放了更广阔的艺术资源、人力资源,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认知,以便在展品与观众之间架起更多桥梁。”

此外,还有的文博机构与高校聚焦民间基层美育教育,将志愿服务开展到县乡和农村,为我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做出重要文化贡献。

在浙江,浙江美术馆指导下的浙江美育村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激发美术工作者、教师、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加强了美术馆、高校、艺术家与乡村之间的文化联系,整合优质美育资源,开展了展览下乡、美育讲学、艺术驻村等6000余场活动,探索艺术扶贫的乡村振兴之路;在甘肃,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通过实施“馆语计划”,用10年时间,与45家中小博物馆合作培养了558名志愿者,并不断在甘肃县乡开展活动,服务儿童及家长等超3万人次,将中小博物馆打造成县乡青少年文化教育和成长关怀的“第二课堂”。

3

利用新技术拉近观众距离

近年来,文化艺术机构纷纷搭建数字博物馆、网上美术馆等,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更多艺术欣赏、学习和交流平台,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提升其审美和综合素养。

▲ “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

国家博物馆就大力拓展“云端国博”建设。自2020年以来,连续推出了“国博邀您云看展”系列活动等,以丰富多彩的云展览、云直播、短视频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了解,在国家博物馆已推出的线上虚拟展厅里,既有源自实体展的云展览,也包括首个由5G技术支撑的“无实体”云展“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

智慧服务体系无疑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撰文指出:“使博物馆成为展示科技与传统、科技与文物融合的创新平台,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文化殿堂。”

▲ 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中通过数字技术修复呈现的《千里江山图》   中国文化报记者 卢 旭 摄

“科技赋能不仅丰富展览的展示方式,更能对展览的内容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的多位策展人均表示,新技术、数字技术在展览中的运用,同样拓宽了美育的广度和深度。如去年9月在国博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就是一场集中体现科技赋能的展览。展览选取了“大系”这一重大文化工程,将海内外200余家文博机构收藏的万余件中国绘画藏品中的1700余幅精品通过数字技术高清展现,为观众打造了一场由千年文化积淀而成的中华美育大课堂。

“随着新的设备技术、人工智能甚至是在全息技术的研发,当下艺术展陈的方式和展示效果还会提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说。吴为山对此也持相同观点:“要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方式和新渠道来创造美、传播美,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特别是用年青一代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经典艺术。”

2023年2月26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博物馆美术馆探路美育新发展》

责编:陈晓悦

标签: 博物馆美术馆探路美育新发展

推荐阅读

博物馆美术馆探路美育新发展

一直以来,美育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而社会美育正是提升全

幸“蝠”在哪里?

何为“福”?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韩非子认为“全寿富贵谓之福”。而在中国传统吉祥纹饰里,甚至可以说,蝙“蝠

想退学去传承非遗?达咩!

本文作者:春梅狐狸今天这篇算是我偶尔也想敲敲木鱼……缘由是前几天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知乎截图

天天快报!古文字讲述南越国故事

南越木简。南越王博物院供图“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日前在广东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

博物馆里赏瑞兔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唐代白釉兔。上海博物馆供图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