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山西省洪洞县“韩家庄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生锁
(资料图片)
数千年前,尧通过韩家庄簸箕结识舜,留下一段“舜耕历山、簸箕问鼎”的传说。相传,韩家庄的簸箕是黄帝的孙子韩流发明的,已有4000多年历史。如今,柳编依旧作为重要媒介,联结着韩家庄与世界。
柳编手艺人趁柳条茂盛湿润进行剥皮处理。
“四回的底儿,三回的帮,攘起补上三回的角……”听着柳编口诀的童声从村落院里传来,推开院门却见不到人,这是为啥?答案,都在院中的窨里!
窨是编制柳货的作坊,在地下三四米深的地方,上方开小口,一架木梯通上下。窨里潮湿、避光、无风,让浸软的柳条保持最佳可塑性,编出的柳货密实坚挺、式样好看。
韩家庄的窨星罗棋布,一捆捆柳条递进窨里,一件件柳货送出窨口,大伙儿打趣我们是“地下工作者”。小时候,我一放学就下到窨里,听大人讲古,看柳条在一挑一绕、纵横之间编成各种制式的柳货。
柳编手艺人正在编织坯体。
我9岁开始学编簸箕,一晃56年了。选料、剥皮、切劈、分料、蒸焖、晾干、浸泡、编织、定型、装边……做好的簸箕往窨口一扔,落地像块铁,用上几十年也不变形。
扬米去糠晒干货,都离不了柳编簸箕。簸箕结实耐用的诀窍,全在这十个指头和一把力气上。穿插掩映看似轻松,实则每根手指都在和极具韧性的柳条暗暗较劲。在定型过程中,更需要手抓脚踏,用全身力量压柳塑形,才能制作出元宝形和九凤朝阳、八仙过海等形态各异的簸箕。
瞧,这是我编的“H”字牌柳帽,参加过中国第七届特色农产品博览会,“H”就代表着韩家庄。
(本报记者杨珏 本报通讯员韩斌、王婕采访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7月23日 01版)
图片:网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孙小婷
标签: 中国好手艺韩家庄柳编
讲述人:山西省洪洞县“韩家庄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生锁数千年前,尧通过韩家庄簸箕结识舜,留下一
今天(23日)4时07分迎来“大暑”节气“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桑拿天”几乎成为常态制片人 张天宇
ID:shuhuating人生就像一场单程旅行,于世事于别人我们终究是匆匆过客,于浩渺的宇宙空间,于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今年的大暑时间为2022年7月23日星期六农历壬寅年六月廿五“暑,热也。”
关于苏州的一切美好夏日冗长,当太阳散尽余晖,白昼的喧扰退去,网师园转入将睡未睡时的宁静状态,看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