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壶从千年历史中走来。资料图片
■编者按
韩江流淌千年,浩浩汤汤,奔涌入海。文化跨越千年,郁郁葱葱,汇聚成潮。潮州,是一座能与时空对话、与世界对话的小城,这里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高耸的群山,这里有多样的物种,这里的山、海、人、城,皆可观,可书写。
洪巧俊
如果你问潮州壶有多少年的历史,我会告诉你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应该说,潮州壶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陈桥贝丘遗址的发现,让我们发现了壶之魂。
从出土的陶器看,这是我们发现的最早手拉坯,虽是粗砂红陶,但可从红罐中寻找到手拉坯壶前世的影子。那时虽然没车轱辘,但可一边拍一边拉,红罐的坯就可成型。
在国家博物馆,首层大厅的“中国历史陈列”,就是从浮滨出土的大陶罐开始的。
浮滨这个时期,出了许多能工巧匠,他们建房子、搞冶炼、做陶器……但浮滨人制的陶器至今也是引人注目的。1974年在饶平县浮滨、联饶两地,出土了长颈大口尊,对尊穿孔壶为主要特色的147件酱黑陶器。陶器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确的玻璃质反光。专家认为,这是陶瓷史上一次重要的质变,这个质变对潮州的陶瓷有着深远的意义。
潮州壶的概念不知是不是这个时候出现的?那些壶是用来喝水的,还是用来喝酒的?
我们从那些流传下来的古画中就可以知道唐代就开始盛行用壶冲茶了,唐代阎立本的《十八学士图》,画面上画了几个学士,有的在对画卷评头论足,有的赏花论诗,有的弈棋品茶,那个僮仆拿着一把大壶,正给一名双手托着小碗的学士冲茶。有趣的是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壶、喝茶的小碗与茶叶罐等。唐代的《弈棋侍女图》,是一幅贵妇弈棋、侍婢观棋、儿童嬉戏的工笔风俗画。世人大都关注画中对弈贵妇的风姿,而我关注的是那位侍女双手托着茶杯,侍女是不是刚煎好茶,把壶里的茶冲进杯子,再端来给贵妇?
除了这些画,我们从那些诗中可看出唐代饮茶习俗的兴起。仅白居易一人就写了茶诗五十余篇,尤为脍炙人口的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有这样一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光开花……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有人统计,唐代写过茶诗的诗人与文学家有130余人,有茶诗500多首,不知失传的诗文还有多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从小就能背诵的李白的《静夜思》,却让我疑惑几十年,睡在房子里的床上,也能看得到明月?来到潮州后,我恍然大悟,潮州人把桌子也叫“床”,茶桌叫“茶床”,潮语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汉语,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原来李白是与朋友在露天饮茶赏月,思故乡。
既然唐代那么讲究喝茶,那么当年那个被贬来潮州当刺史的韩愈,带来了崇尚文化,兴办教育之风,那么是不是也给潮州带来了茶文化?工夫茶会不会始于这个时候?
这只是我的一种联想。陈香白先生在他的《潮州工夫茶》一书中,进行了唐代煎茶法与中国工夫茶之权舆,他还列出了《茶经》“煎茶法”与“潮州工夫茶法”比较表,列出了《茶经》茶具与潮州工夫茶具的比较表。他说,通过列表比较,我们有理由认为:陆羽的“煎茶法”,其实就是“中国工夫茶”之权舆。换句话说,中国工夫茶艺,早在盛唐之时便正式形成,它是中国茶道的载体。
但是潮州在唐代不仅有喝茶习俗,还是重点的产茶之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茶树栽培学》认为,潮州是唐代重点产茶的地区。
饮茶当然就要有茶具,我们从唐代的黑釉执壶、唐三彩套杯、唐金银丝结条茶笼子、唐鎏金茶碾与茶罗等茶器,就知道唐代对待喝茶是多么讲究。
在历史长河中,宋代是潮州陶瓷发展的里程碑,笔架山宋代百窑遗址足可说明。
《清明上河图》是著名风俗画作品,把北宋京城汴梁和汴河两岸的人物风景,从城里城外都记录了下来,描绘的是开封市井的美丽画卷,“淡薄春风却似秋”,“绿纹溪水趁桥弯”,看那虹桥上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从桥上下来有一条大街,大街上是一个个忙碌的店铺,汴河旁是码头,旁边也是店铺……这是那个时代的百态人生。
其实宋代的潮州生活,也是让人惬意的,可用五彩缤纷、花开似锦来形容。广济桥上下来,也是一条大街,大街上也应是一个个忙碌的店铺,韩江旁也应有一个大码头,因为韩江东岸笔架山上百窑的窑火正旺,每年烧制的6200多万件陶瓷要从这里装运,从韩江码头运到广州、泉州、台湾等地销售,还运到日本、韩国等国销售。
至今保存的韩江东岸笔架山百窑遗址,就是当年窑火之旺的象征。这里一条条依山而起,如龙摆尾、瓦顶若鳞、伸腰拱脊、似龙腾飞的龙窑,烧出了各种各样的陶瓷,当然也烧出了器形不一的壶。
据史料记载,这个时期潮州就有脚踏辘轳,双手旋坯的先进工艺延续了千年。几十年前,潮州从事手拉坯壶的艺人,依然还是脚踏辘轳,双手旋坯的。也不知是不是这个时候,潮州人就开始手拉坯壶了?
苏东坡来过潮州是无疑的,苏东坡送茶盂给许珏也是无疑的,茶盂是宋代一个关系到茶的烹饮方法的关键性茶器。苏东坡在他的《过阴那山》序中告诉我们,他来过潮州,在潮州住了六天,时间是谪惠州次年正月十二日起。他曾到潮州城南韩庙、韩山和金沙溪等地参观考察韩文公遗迹,并留下不少有趣的故事传说。
苏东坡来潮州得到了名士王介石和许珏的热情接待。来了四天,也就是当年正月十六日,他作了《酒子赋》,并在序中称:“潮人王介石,泉人许珏以是饷予,因作此赋。”
苏东坡在《与邓安道书》记有:“宝积行无以为寄,潮州酒一瓶并建茶少许,不免罪渎。”又在《跋东臬子传》云:“梅州送酒者适至,独尝一杯,径醉,遂书此纸以寄谭使君。东坡不能饮,而喜人饮酒,当以潮州酒为佳也。”
大文豪苏东坡不但擅长酿酒,更是品酒“高人”。可惜后来罕有人重视潮州米酒的这段不凡历史,当然也忘了苏东坡用潮州壶烹潮州凤凰茶的传说。
苏东坡在儋州为何要赠许珏茶盂,那是因为当年苏东坡来潮州时,许珏送过苏东坡一把潮州壶。
公元1095年,苏东坡贬惠州的第二年正月十二来到潮州,一天,苏东坡在许珏家吃过中午饭,他们来到了许珏家的茶室。许珏拿出了凤凰山的茶来烹,山泉水在壶中烧开,许珏斟了一小竹勺凤凰茶放进壶中,顿时茶香四溢,他把壶从红泥炭炉提起来,把茶冲进杯里。
古老的茶道讲究“活火烹茶”,许珏用的就是橄榄炭,潮州产乌橄榄,用乌橄榄核烧制成的炭,易燃,燃起后焰火呈蓝色,火匀而不紧不慢,无烟,清香,还耐烧。难怪苏东坡会有这样的诗:“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
茶汤是金黄色的,淡淡的香味,苏东坡端起杯子闻了闻,然后喝了一囗,满口清香,回甘流长,喝完后拿起杯子闻,杯中留香,那是老枞的韵味。
那为什么苏东坡说“潮州酒一瓶并建茶少许”,建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宋代福建建安县(今建瓯)因北苑凤凰山的茶而闻名,北苑贡茶在中国茶叶御贡史上独领了450多年的风骚。
宋代潮州的凤凰山也产茶,但远远没有建安县凤凰山那么闻名遐迩,但潮州凤凰山也盛产茶,且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地。苏东坡听说是凤凰茶,而误以为是建安县的凤凰山的茶,其实是潮州的凤凰茶。
苏东坡喝着茶,看着许珏手中的壶问:“这壶温润如玉,高雅大气,是哪里产的?”
许珏说:“这壶我还有一把,是准备送给东坡兄的。我们潮州尽管每年生产几千万件瓷器,但心爱的茶器却是要讲究缘分的。”
苏东坡爱喝茶,许珏送壶给苏东坡,苏东坡后来还礼茶盂给许珏,这事也是可信的。
千年历史,多少往事俱烟云,多少府第荡然无存,然而这座北宋的许驸马府依在,当我走进去,寻找当年许珏与苏东坡喝茶的地方,仿佛茶香四溢……
这是我在《潮州壶的前世今生》一书写的故事。为了写这本书,6年来我看了几百本茶与壶的书,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还要研究分析,寻找与潮州有关的蛛丝马迹。这种研究让我知道,其实潮州制壶工艺并非是从宜兴学来的,潮州制壶工艺已有千年历史,只要细细地研究与考证,你就能发现从潮州生产的陶瓷壶,到后来的朱泥壶,制作工艺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材质。
每个时代喝茶方式的改变,都会引来茶器的大变革。明代喝茶方式的改变,而产生了宜兴紫砂壶与潮州朱泥壶。
那是2016年6月,应泰国旅游局之邀,我来泰国考察,在泰国国家博物馆,看到了一把手坯拉朱泥壶,讲解员说这把壶来自于潮州,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把经典的梨型壶,很适合泡工夫茶。
有专家告诉我,进入中南海紫光阁的艺术品,是代表着中国工艺的最高水平,虽然潮州手拉坯朱泥壶比宜兴晚近20年,但这是手拉坯朱泥壶质的飞跃,是艺术的里程碑。那是2006年,章燕明、章海元父子创作的《祝寿》《十全十美》《鱼乐图》3套13件入选中南海紫光阁。
2020年,章海元制作的《诗与壶》系列作品一公开,就引发了关注,媒体作了大篇幅的宣传推介,这是因为壶从来就没有形成过体系,而《诗与壶》填补了历史空白,形成了诗的体系,让壶中有诗,诗中有壶。
这个世纪以来,潮州手拉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且人才辈出,他们制作了一大批既实用,又有艺术收藏价值的作品,比如《长虹贯岳》《圆》《紫晞》《敦煌艺术》《沙漠绿洲》《远古》《脸谱》《荷塘月色》《汉风流韵》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潮州手拉壶的春天来了,历史将会记载这代壶艺人。
标签: 潮州壶从历史中走来
潮州壶从千年历史中走来。资料图片■编者按韩江流淌千年,浩浩汤汤,奔涌入海。文化跨越千年,郁郁葱葱,汇
汉服爱好者为千年宋桥带来古韵之美。受访单位供图扫码投稿,参加“山水宋城诗意湘桥”诗歌创作大赛阮雪芳◎
海昏侯墓是怎么被发现的?这件事还得归功于当地的村民的警觉性,当时哪怕晚报一天,海昏侯墓遭到的破坏,那
美丽平谷有态度有温度全区都关注本期编辑:饮冰子文 志顺农村纪事---脱坯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盖房多
秋,步履蹒跚般在冬的门口徘徊,轻扯着冬的衣袖不肯别离。任落叶飞舞,任西风渐紧,任枯菊抱香枝头,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