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名“狮”团谈节气(九)——芒种

  • 2022-06-06 12:29:40 来源:腾讯网

中/国/传/统/节/气/芒/种

六月

芒种

CHINESE TRADITION

每年公历六月五日或六日,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五度时为芒种节气。“芒”,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晚谷、黍、稷等作物的播种。收获、播种,再加上管理春天播种下的作物,人们进入了大忙的季节。

让我们跟随六1中队的名“狮”团,一起走进芒种吧!

名“狮”团介绍-六1中队

罗熙宁

大队体育委助理

积极、真诚、勇敢

王逸宁

中队长

谦虚、热情、真诚

袁嘉淇

副中队长

获“江苏省好少年”称号

高瑞琦

中队宣传委

乐观开朗、认真负责

四野皆插秧,处处菱歌长

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人们认为,夏日来临,花神退位,因此人们会在芒种日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送行,也表达对花神曾给人间带来缤纷的感谢,盼望着来年再与花神相会。

芒种之后,炎热闷湿的夏天即将来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雨的日子多,雨大,温度高,是黄梅天的特点。梅雨是冷空气与暖空气对峙而形成的,对庄稼的生长很有好处。

芒种·三候

01

一候螳螂生

螳螂在前一年的深秋,把卵产在林间。一壳百子,此时小螳螂破壳而出。

02

二候鵙始鸣

鵙(jú),伯劳鸟。感受到阴气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伯劳鸟的鸣声尖锐,仿佛在倾诉离别春天的愁与苦。

03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即百舌鸟,能够学习其他鸟的鸣叫。反舌鸟因为感受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端午节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每隔两年就有一次端午节出现在芒种期间,关于端午,有许多传说。

一种说法是,端午是古代有龙图腾崇拜的民族的祭祖活动日,他们生活在水乡,自称是龙的子孙,渴望像龙一样在水中畅游翻滚,悠游自在。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的用于祭祀祖先的节日。

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战国末期,秦国已非常强,准备一个一个来吞并六国。楚国朝廷中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亲秦,一派主张联合齐国来抗秦。屈原是主张联齐抗秦的,而且他很有才华,曾经得到楚怀王的重用。由此一些人就嫉妒屈原,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慢慢相信了这些人的话,疏远了屈原。亲秦派的势力越来越大,后来,楚怀王入秦,被秦国扣留,并死在了秦国。楚怀王的儿子顷襄王继承王位后,也相信那些人对屈原的谗毁,并放逐了屈原。屈原眼看着国家就要灭亡,但却无能为力,就怀抱石头自投于汨罗江而死。

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从四面八方赶到汨罗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把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让鱼、虾、蟹吃饱,希望它们不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还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说是要醉倒蛟龙与水兽,不让它们伤害屈原。从此,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用粽子祭祀屈原的灵魂,用赛龙舟驱赶恶魔。

芒种·诗词欣赏

芒种 五律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译文:芒种时节,家家户户忙忙碌碌地收割庄稼,一派丰收的喜悦之情。西风刮来,让田地里的麦穗都成熟了,人们用镰刀将庄稼收割。此时正是太平盛世,上缴的赋税也少,一年下来家家户户还存有余粮。麦子收获了再继续种稻谷,等待秋天再丰收一次。

芒种·美文欣赏

朗读者:袁嘉淇

六月芒种

林清玄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

坐火车飞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梁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为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文字:名“狮”团-六1中队

制作:徐思雨

审核:姚梅

发布:刘添誉

标签: 名狮团谈节气(九)芒种

推荐阅读

名“狮”团谈节气(九)——芒种

中 国 传 统 节 气 芒 种六月芒种CHINESETRADITION中国传统节气每年公历六月五日

陌上花,离人泪

陌上花,离人泪作者|半夏来源|雨滴文苑编辑:一梦芳菲离别了,总是有些心痛。像一瓣一瓣的

指尖的温婉,只许身心平安

《指尖的温婉》|文:陌上迟归人「让文字滋润生命,让快乐常驻心中」 01 文字是笔尖流下的芬芳,文字是

曲斌|夏日里那片醉人的绿

夏日里那片醉人的绿◎曲斌绿,是夏天的主题色彩。山川,果园,田野,满山满岭的绿,处处是青春气息的画面。

临帖|王羲之《兰亭序》在

在(zài)存在,表示位置,表示时间等;::在(zài)说文解字,存也。从土才声。::当我们说起永和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