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沪与汕:渔具的地名学

  • 2022-03-14 09:03:47 来源:腾讯网

沪与汕:渔具的地名学

文 | 盛文强

来源 | 《渔具列传》

地名是注记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也即“地理概念实体”。地名中往往叠加了诸如历史、民俗、语言、地理等不同领域的残骸,这足以使地名学成为厚实的沉积岩,甫一剖开,便可发现内中的文化褶皱,这是地名的魅力所在。

几年前,我曾对沿海及沿江河地区地名进行梳理,发现不少以渔具命名的地名。这种命名方式,基于渔业生产留下的遗迹,亦是民风民俗之所化。渔具进入地名,可看作是器物的功能延展,渔具溢出了其作为工具的边界,从而成为指涉甚丰的地名。

在我国沿海城市的名称中,最为典型的渔具地名,当数沪与汕。

众所周知,上海简称沪,亦称沪上。但鲜为人知的是, 沪是一种古老的渔具,其雏形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似乎和今日上海的都市景观全然不相干,但若梳理上海的前世之身,也就不难理解“沪”这一简称的来历。

我们的先民在沿海沿江之滨,插竹或堆石为坝,利用潮差来截获鱼虾,用竹者称为竹沪,用石者称为石沪。沪是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渔具之一,南朝顾野王《舆地志》载:“插竹列于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即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云扈”。《太平广记》中也提到了扈:“近有海上人于鱼扈中得一物,是人一手,而掌中有面,七窍皆具,能动而不能语。传玩久之,或曰:‘此神物也,不当杀之。’其人乃放置水上。此物浮水而去,可数十步,忽大笑数声,跃没于水。”在古代诗文中,此器又名鱼梁,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云“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即言水落之后鱼梁露出。因在江河湖海中使用,“扈”后来被加上三点水,写作“滬”,简化之后变成了“沪”。

沪最早见于地名,可追溯至东晋。那时吴淞江直通大海,沿岸居民在海滩上置竹,以绳相编,根部插进泥滩中,浩荡的竹墙向吴淞江两岸张开两翼,迎接着随潮而至的鱼虾蟹。而那呈喇叭形的河口又称作“渎”,故吴淞江一带被称作“沪渎”。陆龟蒙《渔具诗序》说得更为直接:“列竹于海澨曰沪(吴之沪渎是也)。”

沪渎也即布满竹沪的河川,其地大致相当于青浦区东北旧青浦一带的古吴淞江。吴淞江古称松江,又名松陵江、笠泽江,河口段曾宽二十里,是太湖入海的主干水道。唐天宝五年(746年),于吴淞江下游南岸置青龙镇,镇东临海, 水面辽阔,曾是鱼沪林立的世界。东晋吴国内史虞潭“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沪渎也是一种抵御海寇的军事要塞,屡屡出现在地图上。东晋末年的孙恩在海上起兵, 袁崧筑沪渎垒以防备孙恩,但终被攻破,城陷身死。《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了一则与这次战役有关的故事,从中可见六朝时沪渎的战乱之苦: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 天罗地网。古代网罟种类繁多,极尽机巧,这些来自民间智慧的发明,颇能引人注目。图为《绰网图》,是一种带有桁杆的小型网具,需要二人合力使用,该图见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刊本《三才图会》

孙恩后来又在沪渎被刘裕击败,逃至舟山群岛。这个孙恩后来被称为“海寇之祖”,后世据守海岛作为基地的枭雄,都在孙恩那里受到了启发。东晋大将刘裕因征讨孙恩而起家,功高震主,逐渐坐大,最终篡了东晋,建立刘宋政权,南朝由此拉开序幕。南朝政权更迭频繁,宋、齐、梁、陈等政权如走马灯一般轮替,国柄多为武人自恃兵强马壮而谋篡,连年兵燹不断。再到侯景乱梁,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最后侯景众叛亲离,败退到松江,与心腹数十人坐船从沪渎入海,企图北逃,最终被部下所杀。当时的沪渎拱卫京师建康(今南京),外接舟山群岛,进可以攻京畿,退可回海岛,作为战略要地,争夺惨烈,几经易手, 以致生灵涂炭。

至宋代中期,沪渎已经不能行驶大型的船舶,往来商船都停靠到吴淞江支流上海浦,沪渎旧址逐渐塌陷于江中。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上海浦日益繁华,设为上海镇。后来, 沪之旧名仍在,便作为上海市的简称,沿用至今。

■ 笼壶类渔具

与沪类似,汕头这一地名也源自渔具。汕是一种古老的渔具,《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汕,即带有提线的抄网,用来捕捉小鱼小虾,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囊袋状的小型网具,主要用于内陆淡水,作业规模相对较小。艺学轩影宋本《尔雅音图》中有“罺谓之汕” 的考证。汕与罾之类的提线式网具相似,但比罾稍小,灵活性似更佳。

清康熙八年(1669年),改浦水寨为汕头汛,乃有了汕头之称。如今,汕头已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与汕头相似的,还有汕尾,二者都与汕这种古老渔具有关。

以渔具为地名的上海和汕头,如今已被高楼大厦覆盖, 古老的渔具难觅踪迹。渔具成为城市之名,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文化事件,这是渔具的胜利,亦是民风民俗的胜利。回想当年,这些沿海城市的海面上还满是竹沪与网影,一眼望不到尽头,乃至遮蔽了海滩。而且,这些定置渔具的使用又非止一日,它们以极高的使用频率而久占近海。可以想见,若无庞大绵延的空间优势和持久使用的时间优势,小小的渔具是难以成为地名的。

为什么说上海的简称“沪”源自渔具,其背后有哪些故事?山魈绘像中常伴蟹笼是怎么回事?渔夫如何凭借绳结技术从凶残海盗手下逃生?新船入水、船老大上位需要经历何种奇特仪式?

《渔具列传》包含舟楫、网罟、钓钩、绳索、笼壶、耙刺六辑,可以上溯到洪荒时代的海洋秘史,是对海洋渔业秩序的终极狂想,是古东夷原始渔猎精神的集束释放。野史、方程式、采访、引语、地方志、名人生平、家族秘闻,乃至插图、考据、作者身份……虚实相生之间,构建起以渔具为线索的奇绝时空,结集为一部海岛故事集。网罟舟楫与奇人异事紧密缠绕在一起,是传奇,亦是日常。

标签: 沪与汕渔具的地名学

推荐阅读

沪与汕:渔具的地名学

沪与汕:渔具的地名学文|盛文强来源|《渔具列传》地名是注记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也即

35《道德经》通解·章卅五

35《道德经》通解·章卅五原文以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为主。红色字体为原本残缺、后人校补。原文

优秀版式!都这么玩图文吗?

当希望观者能够首先注意到的内容,并形成先后顺序时,必须通过设计将其明确地提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的各部

春天,给你点颜色看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当春景邂逅中国传统色,将演绎出怎样的绚丽与诗意?在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

眼界,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1眼界眼界就是一个人把握世界的宽度或广度。不同的眼界,不同的人生。视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