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县工匠传奇
——枣庄古代手工业造纸基地文化采风
邵明思 秦利虎 张 勇
在老峄县境内有多处古代手工业造纸基地,其中一处在今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纸坊村。纸坊村周边东凫山、龙门山、车稍山等群山连绵的山套里, 满山满峪都长满了桑树、楮树、楸(孤桐) 树、柘树以及芦苇、葛藤、茼麻等原始林木,都是造纸的原料。《天工开物》记载,竹类是造纸的上品。纸坊村山套里不仅有青竹、毛竹,《峄县志》特意点明车稍山有“燎竹峪”而盛产燎竹。这一方丰富的大自然资源,为古代民间手工业造纸提供了先天优势。根据《齐民要术》记述,民间造纸主要有七个步骤和二十多道工序,主要有:原料剪切、漂塘浸沤、捶洗软化、石灰水漂白、碾轧泥漿、悬浮、抄造、蒸煮、定型、烘焙干躁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包括峄县在内的山东地区民间造纸业非常发达。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广大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农民大众在生产斗争中发挥工匠精神的实践创造。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在这之前,古人只能在甲骨、玉石、竹简、绢帛上书写文字。史称造纸术发明者是东汉宦官蔡伦,其实,早在西汉已经出现关于造纸的记述,蔡伦是从粗放型造纸提高到细致化和规范化。据考证,峄县境内的造纸基地都始建于宋代,只有纸坊村的一家“员外纸坊”建于明初,而且后来者居上,它还具有许多的传奇故事。
我们考察队一行四人,在纸坊村走访十多位古稀老人,由张金平、张振友两位引荐,登门询访了“员外纸坊”创始人第13世后裔张传茂(87岁)先生。初步探索了纸坊村的来历。在历史上,从明代洪武二年至正德元年的13O多年间,市场交易中通行两种货币,一种是铜币(制钱),另一种是纸币(钞票)。这期间,张传茂的先祖(名字不详)张某,在朝廷戶部三司使门下,任“修造案”官员,官阶为从六品。张某虽然职位不高,但是他属于专业型实权派,他监管官办纸坊的质量和具体负责印制纸币"大明宝钞”。张某因在朝廷派系斗争中失势,便辞职离京,回到家乡峄县运河南滩头村。当时,人们对退休官员统称员外,所以他被称为“老员外”,他儿子被称为“小员外”。有一次,张员外父子二人骑着马到车稍山游玩,见山下有十多家造纸小作坊,生意兴旺,民风淳朴,见山套里林海莽莽,绿遍山野,泉溪潺潺,清流交织。基于生态资源丰富多彩,水资源十分充沛的现状,老员外惊喜之余,随将全家老幼从运河南滩头村迁居山套纸坊村。张家兴建一个全村最大规模的造纸场,人称“员外纸坊”。起初,员外纸坊和本村各家纸坊一样,全都制造细纸(书写纸,糊窗户纸)和粗纸(桑皮纸,包装纸,草纸,上坟纸)。后来经过一场变故,老员外一改常态,泡制精品纸,干起了走私的生意。
那一年夏天,盘踞在山套里的土匪头子白云飞路过纸坊村,他见张员外的孙子衣着绫罗绸缎,脚下穿着用蟒蛇皮制作的靴子,便认定这孩子是官家公子。土匪头出于对官府的仇恨而下令将孩子乱刀分尸。百多名乡亲乡邻一齐下跪,说“张员外家四世单传,这孩子又是独苗……”苦苦地乞求执行斩杀的小土匪们饶恕孩子,土匪们摇头拒绝。无奈之下,孩子的舅舅挺身而出,甘为外甥当替身,死于乱刀之下。这场悲剧深深感动了老员外,他要对乡亲们舍身图报,决心冒杀头之罪,铤而走险。老员外施展自身的独门绝技,暗地里制作专供印制钞票的精品纸。他凭借与戶部官员的老关系,上下串通,用两匹骡子专书驮黑货走夜路,把犯禁的纸送往京郊,供戶部印钞票。从老员外生前到死后,在几十年的走私活动中牟取了一大笔暴利。按员外遗嘱,把非法走私的不义之财列为专款,专用于“合法正义之处”,为乡亲们做善事,修建坚固的村庄大宅院,以及保安御匪的基本建设中。
张家依仗相对雄厚的家底子,大兴土木开始基本建设,首先创办了私塾学堂,延请饱学智士授课,免费让山套里农家子弟就读。接着,围绕纸坊村高筑青石到顶的石围子墙,建造东大门和西大门,门头上建碉堡,同时购置刀枪、弓箭、火炮猎枪,聘请武术教师授传武艺,并组建保安民团站岗放哨,防止土匪侵扰。焕然一新的纸坊村,在深山老林的山套里营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但纸坊村,而且连同村中的纸坊河都在山里山外父老乡亲的心目中闪耀着文明之光!
明代中叶(1507年),出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商品匮乏,钞票大幅度贬值,市场一片混乱。刚即位不久的正德皇帝,诏令撤销纸币发行,并严历追查打击民间私造印钞纸不法之徒。有个朝廷官员告发,说山东峄县张家纸坊有违法走私的最大嫌疑。兖州知府和峄县县令联合行动,选派专员立案审查。此时,老员外已去世,员外纸坊早已改邪归正,转向合法生产。专案官员既没查出问题,又有山套的民众联名为员外纸坊作担保,结果不了了之。
据张传茂等老人推断,大约在明末清初之际,由于村中的竹木堆积如山,稻草麦杆成垛,因雷击树木火燃干柴而引起“天火烧村”,而连烧两次,可谓玉石俱焚,无一家幸免。纸坊人大部分倾家荡产,连员外坊张家也大伤元气。村民们通过自救互救,相辅相成的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痛定思痛,人人自危,大家都认为这是“天意”不容山民再开纸坊。包括员外纸坊在内的全村十多家手工业作坊全部停业。此后,村中无纸坊,山民们又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搬坷垃块的穷日子。
现在,纸坊村南山坡尚遗存宋代的8眼古井(3明5暗),显然它们是为造纸服役的,井群周边的几个纸坊座落留有蛛丝蚂迹,苍凉之下只有、巨石横陈,星罗棋布,一片狼籍。其北方为员外纸坊遗址,驻守着当年用牛马拉套碾轧纸浆的“碾盘”与“碾砣”,和“石糟”“石臼”“沤池”“晾台”等文化遗存,以及出土的“牛枷环”“牛鼻蹶”“铁蹄马掌”“砍刀”“铁铲”等历史文物。在古村落的废墟上到处埋藏着、仰卧着、叠立着经过雕凿和风火洗礼的卧底石及巷道台阶,让人遥想昔日作坊师的手艺炉火纯青,及其车水马龙与蒸蒸日上的光景。而今纸坊村虽然名不副实矣,但依然有一条发源于龙门观,流入沧浪渊的自从建纸坊始终未更名的“纸坊河”。咆哮的河水与呼啸的山风,仿佛在转播国粹古风的交响乐,似乎是工匠师科技攻关的劳动号子,好像在讴歌征服自然而敢于担当的英雄气概,犹如展示创造文明、无私奉献的民本精神。
壹点号书山邵明思
标签: 峄县工匠传奇
峄县工匠传奇——枣庄古代手工业造纸基地文化采风邵明思秦利虎张勇在老峄县境内有多处古代手工业造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金,高4 1厘米,口径8 3厘米,足径2 9厘米。碗口微敛,深
—1—图画书《不完美总动员》[美]特里·范、埃里克·范、德文·范 著·绘阿甲 译禹田文化|
题图:这是一张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照片,摄于1947年4月27日,四位教育家于清华校庆间合影,
关于苏州的一切美好近水处最宜栽柳。垂柳依依,迎风飘拂,水中又有一幅倒影,丝丝缕缕,虚虚实实,触目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