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纪念|追忆恩师王贵忱先生

  • 2022-11-06 08:03:51 来源:腾讯网

●宋浩

可居夫子王贵忱先生溘然长逝,作为追随杖履三十几年的老学生,自然不可无辞。贵老常说,写文章剪裁资料最重要,不要舍不得。可现在提起笔来,回忆起这三十几年和贵老在一起的一幕一幕,竟然一件也舍不得。

我知道贵老的名字,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当时选修姜伯勤老师的课,有次姜老师说,我们广东有两位学者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位是我们历史系老师王晓吟的父亲王匡先生,一位是王贵忱先生,都是了不起的大学者。巧的是,到我毕业时,王晓吟老师已经离开了中大,跟我在一个单位,而且就跟我在一个办公室。 我把姜老师的话跟王老师说了,王老师没多久就把我介绍给了贵老,具体的场合我不记得了,但具体跟贵老熟悉起来,则是因为王老师约贵老主编《金石家书翰》一书,让我们给贵老当助手,时间大概从1992年、1993年开始,连续几年,几乎每周都要跟贵老见面几次,跟着贵老做了300多位金石家的小传。我也就从那时开始师事贵老,转眼三十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认识贵老没多久,贵老拿了一叠汪宗衍先生在香港报纸连载的《艺苑掇存》剪报的复印件给我说,你喜欢广东文献,拿回去看看,现在流行耳食之学,学问都是听来的,别看汪老的这些剪报是豆腐块,言必有据,了不起。这一叠剪报上,有汪老的亲笔编号,到处是汪老的批改笔迹,首页汪老写了“请便中寄回”又勾掉了。2020年初,因疫情困居家中,我将这些从1983年到1988年的123篇剪报录入了电脑,并请绮华女士排版成书,可惜穗港隔绝,无法处理版权问题,未能印行。

每见面,贵老问得最多的就是“最近读了什么书啊?”接着就问“什么版本啊?”然后再问“有真迹没?”最后都会得意地说“我有!”转身打开柜子拿出真迹给我看。我总是很奇怪,贵老那么小的房子,怎么什么藏品都有?而他又怎么能每次都立即就找得到?而有些真迹,他觉得我会有用,就会毫不吝惜地送给我。给我汪老剪报没多久,贵老就抽出了一封汪老写给他的信送给我。后来我才知道,贵老是很少将这些前辈写给他的信送人的,每次送出后都心疼不已。贵老常说,写文章一定要重视原始材料,我写的文章都有原始材料,没有就不写!

贵老那时候住文明路144号二楼,离古籍书店、集雅斋都很近,我没事就会陪他去逛逛,有时候一天去不止一次。见到好的版本,他总是说: “这个好,赶紧买,你不买我买给你。”在这种情况下,我被“逼”买了好多书,因为我不买,他真的买给我。每见我买到好书,他都很高兴,而且大多会有奖励。有次我买到盛昱的《鬱華閣遺集》,上面有梁鼎芬的题记,贵老看了很高兴,马上进屋拿出了这书的红印本送给我,说“太好了,配成对儿了。”贵老收藏讲究体系,看到别人的藏品不整齐,他难受。有次,我买到顾太清的《天游阁集》,上面有赵万里的批校,知道他喜欢送给他,可第二天去,他已经送给了别人。他说,他收藏顾太清的多呀,就差这本。

贵老喜欢修书,常说:“人的精力有限、学力有限、财力也有限,大家多分担点、修修利用起来。”所以跟他接近的人大多接受过他赠送的有些破损的古籍。我认识贵老没多久,贵老就拿出六册明代德藩刻本的《汉书》,分给我和燿才每人三册,说:“残本,拿回去做个标本,可以学着自己修修。”其实这几册书是基本完好的。有次我陪他去书店,各自买了一本黄裳的《清代版刻一隅》,回到他家里各自翻看,他突然起身,翻出了一包被虫蛀得厉害的、黄裳书中提到的《晚闻居士遗集》给我说,“好书,拿去修修,章学诚的朋友。”有段时间,他看我在看《四库》有关的书,就找出了两册李文田、李宗颢《纸板考》给我,书已经粘连得像砖块了。贵老说,这是广东版本目录学的精华,我现在精力不行了,也找不到人修,你拿去看以后能不能有机会修出来。这两套书,后来我终于找到合适的专家修出来了,精美异常,拿给贵老看,他高兴得不得了。距离他给我这些书,已经十几二十年了。贵老给的这些都是珍贵的古籍,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文化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关于贵老的学术成就,我的同学胡文辉写了《藏物之道与近身之学:从学术史论可居之学》收进了贵老的《可居丛稿》的附录。关于贵老的艺术成就,我的老师陈永正先生写的《王贵忱先生其人其书》这几天在网上大量转载,陈老师这篇文章是《王贵忱书法集》的序言。两篇文章皆客观中肯深刻,精彩纷呈。我这里所讲的只是我初认识贵老时的一些亲身经历,希望通过这些为二位的文章做些感性的注脚。

我所经历的跟贵老的事还有很多,每一件都足以令我感铭一生。而和我一样受到贵老关怀的更是大有人在,陆续好多人都会写出来的。我的一位老师就经常跟我讲,他第一次去拜访贵老,就获赠线装古籍。我的同学知道贵老去世,马上就晒出了贵老送给他的《心史》。那天去为贵老送别,很多人都在说贵老给了他什么,贵老给他写了什么。在大家的眼里,贵老是位学者、是位书法家、是位大藏家,但更重要的是位文化的传承者,他把一脉文化切切实实地传承到了你的手里。我这几天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爱戴贵老、这么多人缅怀他?因为我们都切切实实在他那里得到了传承,这是传统文化的真传。从这个角度说,贵老也是一个教育家,他以他特有的方式在培养着我们,用自己的藏品,用自己的真诚,传一方文脉。这是师道,守的是古礼。

关于贵老,真的有很多很多要写,但篇幅所限 只能写到这里。前两天跟新伟聊天,新伟说你应该写写贵老,我说怎么写得完呢,我要将有关贵老的和贵老送给我的东西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粤礼在斯》。贵老的公子大文兄曾为贵老办过一个展览,展出贵老捐赠的南粤文字陶瓦,展览的名字叫“岭南文脉”。我把大文兄的拓片手卷拿去请刘斯奋先生题“粤礼在斯”四字,斯奋先生在跋语中说“缘此拓而知南粤,礼在斯矣”。

《粤礼在斯》  刘斯奋 题

(本文刊发于2022年11月5日南方日报文化周刊海风版)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纪念|追忆恩师王贵忱先生

推荐阅读

纪念|追忆恩师王贵忱先生

●宋浩可居夫子王贵忱先生溘然长逝,作为追随杖履三十几年的老学生,自然不可无辞。贵老常说,写文章剪裁资

环球视点!复盘!属于铜院er的秋日朋友圈

叮咚!立冬将至转眼秋天就要跟我们说再见了回味秋天林间秋华暮色夕阳铜院学子的朋友圈也寄存着专属秋天的

千年前,开远竟是这样?!

据云南红河发布: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记忆它是文字发明以前最早的“文献”它是先民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小龙

晋商与关公文化

拜关公结善缘学关公行鸿运晋商起源于晋南是学界共识,因为,中华民族的先祖虞舜在晋南经过商,春秋巨

为什么我光会说话,不会写字呢?!

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疑惑:用嘴巴说话,尤其是说方言的时候,完全知道说出口的字是啥意思,但是如果要动笔把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