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每日观点:采莲归,笑与行人语

  • 2022-08-20 05:50:29 来源:腾讯网

虽已立秋,如今这天气依旧不敢出门,未因这一“秋”字而改变它本身模样,不曾见阴风袭来,也不曾见温度骤降,仍然是背灼炎天光,酷热难耐。但此时却有一风物在时光的催促下变得愈发鲜艳,它的身姿摇曳在整个水域,吸引着四面八方前来观看,它就是菡萏风荷,出水芙蓉。


(资料图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每逢荷花吐清香时,耳边总能闻见一阵悦耳的银铃声,裹携着唐风宋韵,穿过魏晋的长河,透过纸张来到我们身边。她们就是采莲姑娘,荷花开得正好,我们总能窥见这些窈窕女子的身影,她们成群结队来到水边,用那柔荑般的纤纤玉手,折下那一根根碧绿的莲梗。她们身着各色衣裳,她们欢歌笑语,她们构成了最美的风景。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这首诗很有汉乐府的味道,其作者却是唐代的王勃,相信大部分人对王勃的印象应该是他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名篇《滕王阁序》吧。王勃这首《采莲曲》写得真的很有感觉,短短两句就将采莲姑娘的衣着与莲花的生长情况描摹完毕,特别是这句,“叶屿花潭极望平”,看这句,你能知道这片水域莲花是怎样的吗?他没说,可是水边小洲上,深潭中全是莲花的身影,一“极望平”便知莲花之广,便知荷塘之貌。

所以我们脑海里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莲叶田田,整个水域都被其覆盖,粉嫩的花瓣在风中上下摆动,用心去闻,阵阵荷香,偶见穿着罗裙的姑娘摇着篙橹从藕花深处划来,玉腕轻露,如凝霜雪,稍恍惚,便消匿于一一风荷中去了。只听见远处袭过歌声,时见大雁扑腾着翅膀从莲花中跃起,后不辨其踪。

王勃还能很好的将采莲姑娘思念丈夫那种复杂情感类比于莲花来表现出来,莲花是美的,但姑娘却比莲花更美,荷叶虽姿态翩跹,色调翠绿讨喜,奈何姑娘的峨眉更纤细美丽,比之理应要羞愧,而莲花之红艳,勉强能与姑娘双颊之色相比,但如此美丽又能如何。佳人不在身边,佳人不归,只能怅然,只能忧虑,与《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有异曲同工之妙。

俗话说藕断丝连,若思绪万千,忧愁不展,采莲时看见藕丝连绵不断,抬头望去,只见满田菡萏,偶惊鸥鹭,却孤独伶俜,那么真的会生起采之欲遗谁之惑,不自觉就会引起思君之意,此时,无计可消除,偌大的江面南风阵阵,吹皱水面,却吹不走一腔忧愁。欧阳修的《蝶恋花》就很适合这个场面:

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xī chì,水鸟名)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如果我们摆脱掉悲苦和思念的话,这类描写采莲场面的诗词其实大多带了些民歌色彩,比起雕梁画栋、擦脂抹粉般的台阁体诗文,这类小诗便显得如此朴实、自然、清新、淡雅。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王昌龄

这首绝句就很清新自然,甚至还有些俏皮。为何只有“闻歌始觉有人来”呢?我们很自然就能想到这里一定有很多荷花。荷叶田田,互相蜷缩于一起,整个水域全是,如同密布的网,看不清远处也看不见采莲姑娘,只能听音辨人,而且诗人还特地跟我们描述过姑娘们的衣着,姑娘们身着翠绿的罗裙,与荷叶浑然一色,双颊似梢头豆蔻,粉嫩娇艳,眼尾染色,似晚霞绵布,竟与莲花同色,仿似莲花绽放,美得惊人。如此同调,宛若莲花坠入荷塘,返璞归真,回归本色。故此,若想要找寻姑娘,只得循着她们的声音才敢定夺方向。

不仅如此,采莲姑娘本身就特别可爱,我们经常能在文人的诗文中看见采莲姑娘们的笑,她们自小便远离勾心斗角,远离争端,她们都有着少女的天然、农家的淳朴、江南水乡的羞赧。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李白

诗仙这首倒不像作诗,倒像作画,他将所见之景以写实之笔描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我们仿似真的听见了采莲姑娘们的嬉笑声,从远至近,此起彼伏,一派生活之貌,仿似真的闻到了那阵阵荷香,绕过鼻尖,沁入心脾,仿似真的听见了紫骝马的鸣叫声,欲走不走,左右摆动。画面感极强,诗人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越女们那天真无邪之貌,声音、气味、色彩都有,读来不觉枯燥。

首联那一“笑”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采莲姑娘们的美好,她们没有埋怨生活,而是将生活活成了诗、活成了画,尽管在劳动,却依旧以笑来面对,成群结队来此采莲,哪怕日光下彻,照至身上,也无任何牢骚,只有这么美的画面才能吸引那些游冶郎驻马观看,正如“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一样,只能空留惆怅给他们。没有精心去琢磨每一个词,但每一个词落此都如此恰当。

这首《采莲曲》中的采莲姑娘尽管因美丽被别人观看,她们倒没有躲闪,只是很自然的在话聊。而在李白另外一首《越女词》中的采莲姑娘却不是这样: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姑娘特别害羞,一听见有人划船而归便不敢出来,笑着躲入藕花深处。我估计她和李清照一样,绝对没有走远,而是扶着荷叶透过其间罅隙偷偷打量着那位客人,嘴角含笑,盛开之莲避之不及。

太白既然给我们描述了这个画面,那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去想象了。这位客人可能是姑娘的心上人,姑娘想见却羞赧不敢见面,所以才是笑着去藏匿的。毕竟见到心上人了才会有无措之感,就说白居易的《采莲曲》吧。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这是多么梦幻的相遇啊,在满池荷花里,于阵阵荷香中突然逢君,那人还是自己的心上人。周围没有喧嚣声,只有一出淤泥不染的高洁之物,清风徐来,水波迢迢。姑娘想要与自己的心上人说说话,却因害羞而低下头,终究不敢直视。如此含蓄地相爱,才是最适合我们中华儿女的。点睛之笔绝对是最后一句,诗人能够捕捉到如此传神的一幕,不可谓不绝。姑娘可能是太害羞了,一见心上人便立刻低下头,于是乎,幅度太大,不小心将自己的玉簪跌入池水中。之后如何,他未写,但这一留白却可供我们肆意想象,这便是诗歌的奇妙之处。玉簪掉落,扑通一声,激荡出涟漪,物击水波,当然也在两位有情之人心上泛起波纹。

可是她们虽然羞赧,却从未放弃自己想要的那种爱情,如果心悦君兮君不知,那么便自己主动追寻,哪怕路漫漫其修远兮,也将上下而求索。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皇甫松

毕竟与花打交道的女孩子本身就是最美的存在。

-作者-

盈昃,一个爱诗词、爱江南的人。幻想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愿望是“一生好入名山游”。

标签: 笑与行人语

推荐阅读

每日观点:采莲归,笑与行人语

虽已立秋,如今这天气依旧不敢出门,未因这一“秋”字而改变它本身模样,不曾见阴风袭来,也不曾见温度骤降

【世界新要闻】引清风,催残暑,溥儒张大千折扇书画欣赏

溥儒《鹤寿长青》设色纸本成扇一九四六年作,陈定山行书。〈画〉鹤鸣楚山静,松阴满白云。幽居近岩壑

世界资讯:东来《高徒》丨《小说界》试读

“我很欣赏这种偏执,一直有意识地锻炼身体,练拳、跑步、练剑,都有的,但运动带给我的只有单纯挥汗的快乐

短讯!奇怪,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览冥

天天快消息!曾国藩:博观群书,有恒精进

读书之法,用曾国藩的话来讲就是“博”。“气吞余子无全目,学如富贾在博收”,确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反对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