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凉山政务: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拥有美丽的山川,奔涌的河流。一处处胜迹,一个个典故,在漫长的过往里,一直是流光溢彩的画页。
【资料图】
来到凉山,彝族民俗文化便是人们的最喜爱的风景。它有歌舞“朵乐荷”;有原木纵横交错叠置成的木罗罗;有热烈奔放的毕摩音乐;也有外观鲜嫩、入口细腻、品后齿颊留香的豌豆凉粉;更有人文荟萃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的火把节……我所感兴趣的并不止这些,还有彝绣服饰,一个用针线等制成的艺术品,领衔所有的惊喜和万千气象。
有一位名叫贾巴子则的传承人,彝绣针法细腻、讲究,配色独特,将这项传统的民族纯手工技艺发挥到极致。她不用尺笔,徒手剪花,凭心刺绣,精美胜画卷。绣于长卷,记录美好生活;绣于裹背,陪伴成长;绣于百褶裙,穿出色彩……每一件作品都经历光阴的磨砺与斟酌,春秋的轮回与传承,是供后人临摹的真迹。
清晨,格子窗精致的雕花,将斑驳迷离的丝丝光影遗落在凉山悠悠的小道上。帽子、围腰、马甲、衣服、裙子、饰品等在阳光下舞蹈,它的美丽打湿了喧嚣的街面,打湿踩着发亮的青石板。入夜,在瓦板房映衬下,精美的彝族服饰在灯火的映照下,慢慢染上了一层色彩,那仿佛是从旭日上采下的红,被打造成一张精致的名片。
布料,在文化传承人、服装设计师阿牛阿呷手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一块小小的布料,经她裁剪、提针绣花、熨烫等各种动作后,便成为了一件精美的彝绣作品,或服饰工艺独特,构图精美;或色彩艳丽,寓意深刻。她的想象飞扬,让彝绣的灵性与优雅,古典与现代对接碰撞。她将彝族传统服饰中的流苏、靛染、银饰等经典元素与国际潮流完美结合,用自己的方式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守护大凉山,感染后来人。这就是凉山人,执着和勇气,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是这样,这就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内在气质。
春光明媚的日子,有一群外国友人结伴而行来到凉山。他们是专程前来观看彝绣服饰的,眼睛四处打量,手机不停地拍照,想知道布料与服饰是怎样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观赏完之后,外国友人们纷纷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彝绣文化了不起,让他们大开眼界。艺术不分国界,同样审美也是不分国界。
追溯凉山的彝绣历史,过了上千年,它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彝绣品种过百,以花衣、套裙、马褂、包头、围腰、花裹背等为代表的绣品做工精细、构图精美、色彩艳丽、韵味十足。艺人用灵巧的双手,缝制出精细的、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有文化内涵的,有纯观赏意义的彝绣艺术品。智慧和汗水,让一件件彝绣,散发出耐人品评的韵味。
在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业的今天,凉山的彝绣是怎样一步步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凉山儿女在市场经济的火炉边,拉着改革创新的风箱,炼出一份恒心与匠心。彝绣艺人们用诚信包容、开拓创新的方式抒写着一段段文化的传承。走进凉山,总看到绣娘们在晨露中莹润着初心的砥砺,在骄阳里蕴集着光阴的诗韵,在风雨中凝润着时光的香馨,见证着岁月的匠心。
彝绣并非仅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而是植根群众、融于生活的日常用品。一代代彝族绣娘细致地观察生活,潜心地设计研究,花样从简约到繁复,技法从古朴到别致……这些又与凉山彝族人性格中的韧性、细腻、真诚,不谋而合。也正因为彝绣一直穿在彝族群众的身上,她才被赋予了如此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
大美凉山,多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各民俗文化交相辉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熏陶的温润之气持久延续,凉山人又将这种温润之气浸润到彝绣之上,便有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传统与现代和谐并存的胸襟。民族文化之美外泄,凉山在诗意的感知里被追踪。凉山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思路,走出了“非遗+扶贫”的新路径。秉持“文化+”“旅游+”“文旅+”发展战略,凉山,正以“瞰浩瀚千年、藏古涵今”的眼光布局未来。
为把彝绣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凉山各级党政部门和很多民间彝绣专家都在不懈努力着。一方面,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彝绣普及开来。传承下去;另一方面,积极与专业机构合作,利用北京非遗园和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平台,推出彝绣展演。让更多的人看到彝绣之美……
今天的大凉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静下心来,在师长们的引导下一针一线绣着民族的精彩,也绣着美好的生活……
一件件凉山彝绣,绘出了脱贫奔康、振兴期盼;一代代凉山人,书写着春风浩荡、昂首向前!(胡锋)
据凉山政务: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拥有美丽的山川,奔涌的河流。一处处胜迹,一个个典故,在漫长的过往里
素瓦红楼,木格窗棂。敬敷风华景中蕴,书卷飘香送百家。▲点击两图不同的地方步履流转,在行架间流浪;字句
博古架始见于北宋宫廷、官邸,最初,只是安放在大庭,之后随着在上层社会的流行,特别是明代,博古架进入有
石塔的造型很多,也出现了楼阁式石塔、亭阁式石塔、金刚宝座式石塔、无论塔、多宝石塔等等,多种造型结构不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26日下午2时,2022年湖北省曲艺传承人(团风)培训现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