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幅字写得好不好要挂到墙上才知道。”或“写完字挂起来才能知道到底好不好。”
于是,我们在每次临习之后把自己的字挂到墙上,才发现坐着看没啥毛病的字怎么一上墙就显得如此别扭?无奈赶紧拿下来,免得被别人看到。
那么为什么从桌上挂到墙上能让本来顺眼的字变得不顺眼呢?原因就是:距离。从桌到墙人与纸面的距离变了,角度和感受自然也就变了。
说白了,一幅字能不能称得上好,其实就是看它能不能禁得起距离的考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考验一:笔画结构
我们伏案而书的时候离字和帖都比较近,可以看得到更多的细节,所以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对笔画形态的要求也就更高。
往往功夫不到家的初学者就会专注于笔画而忽略了结构,而近距离会把结构的不到位给掩盖过去。但字一上墙,距离拉远,笔画的细节看不到了,结构的不到位却被放大了,所以字也就别扭了。
考验二:细节大局
上面也讲到了细节问题。我们写字时往往细节和大局难以兼顾,字一旦上墙,远观观的是大局,绝非细节。
细节固然决定着成败,但在伏案写字的时候过分专注于一点是我们的字上不了墙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写字时对于字周围空间的关系要做考量,要会协调字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考验三:局部整体
距离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由局部到整体的变化。坐着的时候因为视野有限,难以把握整体,而字挂到墙上就是对整体气息的考察。
所以章法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章法的训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一幅字的整体气息。章法的水平上去了,不论我们写字时是坐着还是站着,字是放在桌上还是挂在墙上都能禁得起考验,成为一幅好作品。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幅字写得好不好要挂到墙上才知道。”或“写完字挂起来才能知道到底好不好。”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赵孟頫六次书写的诗赋名篇《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洛神,
zai在ju莒tang堂《吕氏春秋-直谏》载:鲍叔牙奉杯而进曰:“使公(齐桓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
关于苏州的一切美好苏州阊门外留园始建于明朝中叶,初为徐泰时“东园”,至清乾嘉年间,东园易主,归于刘恕
图片|来源于《梦华录》剧照近期,根据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的国产古装剧《梦华录》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