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师宗县五龙乡:车间里的“巧绣娘”

  • 2022-04-19 09:32:39 来源:腾讯网

掌上曲靖讯近年来,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靠“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挖掘壮族特色,创新发展创业模式,通过扶贫车间、成立专业合作社制作纯手工壮锦、壮族饰品等民族手工特色产品,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增收致富,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交往交融,深挖民族内涵、传承民族文化,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绣出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富强的美好“锦缎”。

“我家两口子都在合作社里做刺绣,农闲了就过来,合作社的绣品卖的不错,我们有时还需要赶工呢,当然收入也挺好的。”彩云镇柒村来的彝族“绣郎”孙保云腼腆的笑着说。而孙大哥口中的合作社便是五龙乡探索的“合作社+手工刺绣”创新模式中的龙布瑞刺绣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五龙乡还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电商+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发展民族刺绣、织锦手工艺。像孙大哥这样被合作社运行模式吸引过来的还有好几个,他们中有从丹凤街道古城社区、龙庆乡、高良乡来的,甚至还有陆良县马街镇来的。现如今,全乡共有民族织锦刺绣企业1家、合作社1个、个体经营大户4户,为全县500余名绣娘提供就业岗位。此外,合作社还积极与外县多家刺绣艺术公司进行技能培训、产品回购销售等业务洽谈,先后承办2次为期15天累计280余人次的大型刺绣培训,拓宽了“巧绣娘”们技艺交流的渠道。

五龙乡壮族刺绣具有针脚平滑、手工精细、色彩艳丽等特点,绣品主要有围腰、布包、绣花鞋、头巾、枕巾、服饰花边等,是一种独具特殊的刺绣手工艺。近年来,五龙乡依托五龙民族文化传习馆、刺绣技能比拼、云南文博会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让五龙壮锦刺绣得以传承和发扬,不仅展示了壮族文化风貌,加强了民族手工艺技能交流,也促进了文化融合。2020年,五龙乡壮族织锦被列为曲靖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五龙壮锦打下坚实基础。五龙壮锦刺绣系列产品还在云南省总工会举办的“云南省职工创新创意”成果展刺绣斩获“金奖”、服装制作获得“铜奖”,该系列工艺产品也深受海内外青睐,但由于受制作技艺复杂程度、个人技艺水平和熟练程度等人工的影响,导致刺绣传承人群日渐缩减和老化,使壮锦刺绣传承发展面的困难。

五龙乡探索的“合作社+手工刺绣”、扶贫车间等创新模式,让壮锦刺绣不仅仅是展示壮族文化的载体,更让其得以规模化的、品牌化、商业化的运作,不仅成为农户稳定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成为全乡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支柱,让壮锦刺绣文化得以发扬传承。万缕丝线在“巧绣娘”们的一双双勤劳手中来回穿梭,让五龙乡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根根丝线上得以传承发扬。

近年来,五龙乡通过建设民族刺绣体验馆,搭建产品设计、加工、展示、销售平台,让壮锦刺绣产业在五龙乡蓬勃发展。家住五龙乡水寨村的村民张美琴也是合作社成员之一,她从小就喜欢刺绣,现在加入了刺绣合作社,不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尤其是疫情期间,外出务工困难,合作社的手工刺绣品可以带到家里做,她觉得很不错,不仅能在家里一边带孩子,一边做,而且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呢。现如今五龙本地民族刺绣企业云南龙布瑞农特产品有限公司已带动80余户农户从事壮锦编织、刺绣服饰等特色旅游商品生产,户均增收1.2万元。

壮锦刺绣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不仅能让民族刺绣再次焕发生机,帮助更多各族群众实现居家就业,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还能结合“文化+旅游”模式,传承民族文化。近年来,师宗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民族刺绣产业发展,给予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民族刺绣就业培训力度,开设民族刺绣课程,积极引进有影响力的企业与本地刺绣公司合作,培育、开拓民族刺绣市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刘川川

标签: 师宗县五龙乡车间里的巧绣娘

推荐阅读

师宗县五龙乡:车间里的“巧绣娘”

掌上曲靖讯近年来,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靠“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挖掘壮族特色,创新发展创业模式,通

生活里的“仪式感”,这一种太美好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夏夜即事》天上的星河斗转复往,地上的人儿晨起暮落……你的生活里

谷雨节气的谚语

谷雨节气有哪些谚语谷雨种棉家家忙。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谷雨有雨棉花肥。谷雨有雨好种棉。谷

花儿为什么这么美

花儿为什么这么美,美醉了春天。壹点号杨克汶善思学水

干货!盘点人民币拾元大全。

在我国发行的五套纸币当中,每套纸币都印制了拾元券,第一套中的拾元券属于小面值纸币,但随着年代久远,其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