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要一谈到与家财相关的话题,老听到大人们说一句话:“富不过三”。当然长辈的本意不是仇富,只是藉此来告诫晚辈要克勤克俭。但这句话的原义可是用来讽刺类似暴发户的家庭,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又出自于何处呢?
我国很多谚语、俗语等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一蹴而就,立马生成的。同理,“富不过三”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演化而来。
这句话最先源自于《论语?季氏》中,孔夫子所说的一段话。
原文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我们知道孔子是极力提倡周礼的人,故而孔子说的这段话,其实是和他心目中的礼乐制度有关。他认为中央集团是应该掌握实权的,要是让地方诸侯掌握了权力,国家很快就会四分五裂,甚者灭亡。
所以他说:「由诸侯作决定,大概传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由大夫作决定,传五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由卿、大夫的家臣来掌握国家的命运,传上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
对此孔子还举出了一个例子:「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孔子所指的三桓,就是即鲁国的「三卿」: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
这三家自鲁庄公时代一直把控鲁国政权,三桓世为鲁卿,执掌国政。王室的地位一直衰落,等到鲁宣公时期,实际掌权的就是季氏了。
此后的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到鲁定公都没能掌握实权。所以在孔子说这句话时,就说鲁国失去王权已经五代了。鲁宣公死,季文子驱逐了东门氏,此后,由季氏为正卿,掌握了鲁国政权。
从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到孔子说这段话时,刚刚好是四代。孔子就认为三桓之子孙在经历这么多代以后还想继续掌权,几乎不太可能。
而到了孔子的高徒孟子时期,孟子就进一步阐释了孔子的意思。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斩,就是断绝的意思,不论前人留下什么,五代之后也难以延续。
且不论孔子和孟子的话都是以政权的延续作为出发点的,但后世确实将这句话演化为:前人留给后世的福荫,如果后世人不加以珍惜管理,往往不会延续很久。到后来就简约成富不过三代了。
逐渐的就形成了一句完整的话:"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其实“富不过三代。”也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至今一些名门望族依然傲立于世,即使有的确实不复旧日辉煌的巅峰,毕竟烂船还有三斤钉,瘦死的骆驼比马肥。
看看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里有三代而衰的?再看日本一个买卖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至今家门兴旺。
全球100家家族企业荣登2006年《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的第一名,就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这100家长寿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其中英、法、美名列前三位各有17家、16家、15家而日本也有10家第100名家族企业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
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历经千年风雨,还大隐隐于市,必定有其家族之强大之处;但一夜暴富的人家,富不过三,其原因也可探知一二。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标签: 富不过三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
小时候,只要一谈到与家财相关的话题,老听到大人们说一句话:“富不过三”。当然长辈的本意不是仇富,只是
红网时刻记者谭如茵衡阳报道县安邦兴,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基础
“人生安然,岁月静好,良人相伴,时光缱绻,才是最美的幸福。01春雨敲瓦上周回老家,晚上刚在老屋躺下,
策划|东城小霸设计|关东煮语言是文化的根。身份上的认同感,很多时候是家乡话给我们
笔法是书学中的核心内容,而魏晋时期的笔法在其中是最具高度的。经过历代书家的自我实践,笔法在继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