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为什么要重视音乐教育?

  • 2022-03-16 10:47:27 来源:腾讯网

第二百三十四条: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出自《群书治要》卷七《礼记》。

孔子曾经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夫子对于音乐教育十分看重。因为音乐是感人最深的一种艺术,对此,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有共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认为,音乐教育对心灵会产生深刻影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的口特别强调,音乐教育之所以比其他的教育重要得多,是因为节奏与乐调有着最强烈的力量,能够浸入心灵最深处。

一个孩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就在他的心灵深处牢牢地生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到不良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再者,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者自然物的缺点也最为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一样,会不由自主的加以谴责。

而对于优美的东西就会非常赞赏,感受到鼓舞,并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一个人对于美丑有正确的好恶,虽然尚且年幼,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当他长大后,理智来临,就会似曾相识,向前欢迎理智,因为他所受的教养而使他同气相求。

儒家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孔子以“六经”教导学生,其中之一就是《乐经》。孔子也最了解音乐的特性,严于善恶之辨,所以他主张放郑声,用韶舞,“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秦汉之后,《乐经》失传,但是在《书经》还有《礼记》,《史记·乐书》中,还保留有重要的乐理,可以奉为《乐经》。

在《虞书》中还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永言”,用歌把语言,就是把诗延长咏吟出来,永言,永就是延长,用歌把诗延长咏吟出来,所以人们经常说诗歌。

“声依永”,声是指宫商角徵羽五声,五声的高低和延长的吟咏相配合。

“律和声”,再用音律来调和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八音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是指八种不同材料做成的乐器,这八种乐器能够和谐,不要相互之间失去伦次。夔在回答舜帝的时候说,在他击石拊石的时候,能使百兽都跟着他起舞。

这段文字把音乐教育的目的,制作乐词、乐谱、乐器的原理方法,及其感化的效果,阐述得非常清楚。关于乐理的另外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就是《礼记·乐记》,它把音乐的起源、作乐的方法以及音乐的功效,也讲述得非常详细。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所有的音都产生于人心。是怎样产生的?“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情”是感情。《荀子·正名》篇上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人们经常说的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韩愈在《原性》中这样讲,“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时,在心上起心动念,进而分别,才有了好恶喜怒哀乐等感受,所以情是“接于物而生也”。

宋朝秦观在《心说》中讲,“即心无物谓之性,即心有物谓之情”,当心尘接触,心如如不动,不被外物所污染,这就称为性,就是禅宗所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但是如果心被外物所污染,有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称为妄情。

“情动于中”,“中”指内心,比如《史记·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张守节《史记正义》上说,中,犹心也,所以“情动于中”的“中”指内心。就是,感情萌动于内心,所以流露于声。“声”,在古代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声成文,谓之音”,文是曲调。五声按照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组成一定的旋律,曲调,就称为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治世是太平盛世,治世与乱世的区别何在?可以从多方面去区别。在《荀子·大略》中说,“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能够做到以义为上,使义战胜利,这时就称为治世;反之,见利忘义,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不顾礼义廉耻,这时就称为乱世。

“其政乖”,“乖”是反常谬误。“哀以思”是悲伤而哀愁。所以太平盛世的乐曲安详而喜乐,可以感受到政治的和谐;乱世的乐曲怨恨而愤怒,可以感受到政治的混乱反常;亡国之音悲伤而哀愁,可以感受到民众的困苦。

可见,声音的道理与政治相通。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提倡德音雅乐,会使人心平和,自然社会和谐,对政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古代的艺人,包括剧作家等等,都是社会教育工作者,他们对社会和谐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明白了声音的道理,就可通过声音知道政治的得失。孔子到某地,先不问这个地方的政事办得如何,首先听一听这个地方流行的音乐,就知道这个地方民风如何。

标签: 为什么要重视音乐教育

推荐阅读

为什么要重视音乐教育?

第二百三十四条:【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

郑板桥的小故事

郑板桥,原名郑燮。说他怪,怪在哪里呢。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

欧楷的笔法动态图,初学者必备!

1、欧楷笔法——横画2、欧楷笔法——竖画3、欧楷笔法——撇画4、欧楷笔法——捺画5、欧楷笔法——点画

流传千古的咏梅之作

卜算子1·咏梅宋陆游2驿外3断桥边4,寂寞开无主5。已是黄昏独自愁,更6著7风和雨。无意苦8争春9

祁龙威 | 胡适评《越缦堂日记》

李慈铭、翁同龢、王闿运、叶昌炽所写日记,都关系着几十年朝章国故、学术人心,因而有晚清“四大日记”之称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