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泥河湾考古新进展

  • 2022-03-07 05:43:30 来源:腾讯网

来源:海外网

在下马碑遗址发现的赤铁矿小块表面摩擦痕迹。国家文物局供图

在下马碑遗址发现的赤铁矿小块表面摩擦痕迹。国家文物局供图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据介绍,此次发现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镶嵌使用细小石器的考古遗存,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泥河湾遗址群指分布于泥河湾盆地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初,泥河湾盆地多指阳原县域范围,又称“阳原盆地”。目前,泥河湾盆地的概念扩展至蔚县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以及山西大同盆地的广大地区,也称广义泥河湾盆地。

此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蔚县下马碑遗址第6层堆积距今4.1万至3.9万年,考古发现赤铁矿石、火塘及其周边散落的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碎片等。根据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分析,确认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部分赤铁矿石表面发现摩擦痕迹,推测为颜料加工遗存。出土石器以砸击而成的细长形小型石器为主,部分细小石器表面发现骨柄残留和线性排布的植物纤维残留,推测是古人类通过装柄、镶嵌制作的复合工具,被用来钻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动物软组织等。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通报的泥河湾考古项目,是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更加生动地阐释了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技术与环境、审美与精神世界,具有重要价值。

泥河湾考古走过近百年历程(延伸阅读)

经过几代考古人近百年的接续奋斗,泥河湾考古已取得丰硕成果。考古发现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之末5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其中,马圈沟遗址群确认距今176万至126万年之间17个不同阶段的古人类文化层,小长梁-东谷坨区域发现距今136万至100万年的7个文化层,马梁-后沟遗址群保存了距今80多万年至35万年的9个文化层。

侯家窑遗址的最新发掘揭示了完整地层剖面。板井子遗址出土距今10万至8.6万年经预制修理的石核剥片。西白马营遗址发现距今4.5万年的用火遗迹和肢解、处理动物资源的场所,推测为古人类的临时营地。油房等遗址发现距今2.9万至2.7万年的石叶技术遗存,为探索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叶技术的产生与扩散、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虎头梁遗址群发现距今2万至1万年前后的火塘、细石叶技术石器、装饰品以及陶片等,为探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地层和文化依据。(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07日 第11 版)

标签: 泥河湾考古新进展 旧石器时代

推荐阅读

泥河湾考古新进展

来源:海外网在下马碑遗址发现的赤铁矿小块表面摩擦痕迹。国家文物局供图在下马碑遗址发现的赤铁矿小块表面

司徒立 素描作品

司徒立司徒立,1949年出生于广州,1975年赴法国,1993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02

马缨花丨乡愁的味道

不知什么时候,面对着城市里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生活环境,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从云南高原大山深处的彝家山

王丽娟:忆郝老

忆郝老——谨以此文怀念文学大师郝湘榛先生作者|王丽娟初春,乍暖还寒,人们都还穿着棉袄,棉裤。臃肿

心有千千语,愿与春风知

【心有千千语,愿与春风知】作者:落雪染尘图片来源:烟波里的棠长安雪后,浅黄腊梅花,作为二月最早的春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