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夜坐不能寐,文如丝,画如水

  • 2022-03-03 09:49:06 来源:腾讯网

上周带大家领略了明代画家沈周的画作(雏鸟稚牛间,同沈周卧游),在这一时期,中国画占主流的绘画方式为文人画,画家往往同时也是底蕴深厚的文人,沈周亦然,他在文学方面同样留下了宝贵的作品。他的文学作品多见于其画作题跋当中,文与画相得益彰,异彩纷呈。今天就《夜坐图》带大家欣赏这位画家的从容画风,更兼这位文学家的款款字书。

沈周《卧游图》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夜坐图》作于弘治五年,时沈周六十六岁,已到达个人绘画晚期阶段。在《夜坐图》画幅上方二分之一的区域,沈周自跋《夜坐记》,长五百余字。前段写夜半感受、所闻之声;后段写感受之源、境遇之思,文意与画意内在情感相通,在文章中理解沈周所思之意,便容易在后文中分析他如何将意体现于画卷之中。

寒夜寢甚甘,夜分而寤,神度爽然,弗能復寐,乃批衣起坐,一燈熒然相對,案上書數帙,漫取一編讀之;稍倦,置書束手危坐,久雨新霽,月色淡淡映窗戶。四聽闐然,蓋覺清耿之久,漸有所聞。

聞風聲憾竹木,號號鳴,使人起特立不回之志,聞犬聲狺狺而苦,使人起閑邪禦寇之志。聞小大鼓聲,小者薄而遠者源源不絕,起幽憂不平之思,官鼓甚近,由三撾以至四至五,漸急以趨曉,俄東北聲鐘,鐘得雨霽,音極清越,聞之又有待旦興作之思,不能已焉。

餘性喜夜坐,每攤書燈下,反覆之,迨二更方已為當。然人喧未息而又心在文字間,未常得外靜而內定。

於今夕者,凡諸聲色,蓋以定靜得之,故足以澄人心神情而發其志意如此。且他時非無是聲色也,非不接於人耳目中也,然形為物役而心趣隨之,聰隱於鏗訇,明隱于文華,是故物之益於人者寡而損人者多。有若今之聲色不異於彼,而一觸耳目,梨然與我妙合,則其為鏗訇文華者,未始不為吾進修之資,而物足以役人也已。

聲絕色泯,而吾之志沖然特存,則所謂志者果內乎外乎,其有於物乎,得因物以發乎?是必有以辨矣。於乎,吾於是而辨焉。

夜坐之力宏矣哉!嗣當齋心孤坐,於更長明燭之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體之妙,以為修已應物之地,將必有所得也。

作夜坐記。弘治壬子(一四九二年)秋七月既望,長洲沈周。

“夜坐”所展现的是空寂与畅然之感,在“寒夜寝甚甘”特定的环境与心境下,沈周“神度爽然”而“弗能复寐”,于是,万籁俱寂、天地幽幽的深夜,沈周“披衣坐起”,而此刻没有要紧事做,便在灯下看着坐在案边,在众多书卷中“漫取一编读之”。在此般闲适自得的情景中,沈周处于绝对的“自我”感官当中,没有外物的打扰,神思都趋于内敛,在不自觉中得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由于完全沉浸自我,沈周达到了极端“自由”的状态,心灵被审视的过程中得以看到外界被无限扩大,时空被“自我”驱动所延长,这时沈周“置书束手危坐”,正是其趋于内心而视野更广的外在表现,沈周进一步描写此刻景色:“久雨新霁,月色淡淡映窗户”,沉浸式的官感当中,沈周将自己融入于身边而阔于万里的大自然,他由视觉转向听觉:“四听阒然,盖觉清耿之久,渐有所闻”,由寂静转至有所耳闻,并非夜晚发生了变化,而是沈周对于自身的沉寂感进一步加强,将身心都投入到纯粹的感受当中,于是“心眼”开放,无事扰心,便万物入心。

沈周紧接着细细描绘了所闻之声、闻声之感:

聞風聲憾竹木,號號鳴,使人起特立不回之志,聞犬聲狺狺而苦,使人起閑邪禦寇之志。聞小大鼓聲,小者薄而遠者源源不絕,起幽憂不平之思,官鼓甚近,由三撾以至四至五,漸急以趨曉,俄東北聲鐘,鐘得雨霽,音極清越,聞之又有待旦興作之思,不能已焉。

无一不写声,同时无一不写心。

沈周听到各类不同声音,并在不同声音当中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倾向(“志”与“思”),可以看到,不同声音并非交杂共鸣的关系,而是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自风起至鼓响,沈周以声音感官来书写长达一夜时间的所得,寂寥中有所闻,虚无中得其志,沈周跟随自然变化的情思正说明了他对于自然的靠近与融入,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与自然产生通感,其内心的澄澈,在不经意间展露无遗。

沈周《卧游图》局部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描摹感受之后,沈周对前文的情思缥缈进行了自我分析,言夜读之乐与其难得之处,此前读书多在二更,周围的人们还没有休息,读书环境较为嘈杂,“人喧未息而又心在文字间,未尝得外静而内定”,沈周反思“自我”状态之外的时间,人声掩盖了“心声”,充斥着杂乱与浮躁之气,待到此夜对于寂寥的感受,沈周才得以感到:“凡诸声色,盖以定静得之,故足以澄人心神情而发其志意如此”,“定静”的感受并非排除一切声色达到绝对的安静,而是能够定于己定于天地的牢固感及融合感。

沈周于是对自己的所思所感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思考:“然形为物役而心趣随之,聪隐于铿訇,明隐于文华,是故物之益于人者寡而损人者多”,“铿訇”指文词铿锵有力,“文华”指文章华美,此二者皆为文章表象,为“形”而非“神”,沈周反思出被“形”、“物”所困之不自觉,并得出物“损人者多”的结论,实际上将文章及自己整个精神状态都提到了形而上的世界当中,画家身份的沈周十分容易便进一步确立了重“神”重“意”的理念。

文末,沈周对自己提出:“嗣当齐心孤坐,于更长明烛之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体之妙,以为修己应物之地,将必有所得也。”此时的沈周完全化万物于自身,洗练后的心境既属于自我,同时也交融于自然。

五百字的随笔题跋写尽事件与情思,哲学层次的思考简要明晰,沈周的思维方式跟随自身画家的身份,走向形而上的写意,期间的意境营造非刻意为之而全然明了,《夜坐图》画笔之意便在文的交织中倾泻而出。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联系【松兰书社学士】说明,万分感谢。

标签: 夜坐不能寐 台北故宫博物院

推荐阅读

夜坐不能寐,文如丝,画如水

上周带大家领略了明代画家沈周的画作(雏鸟稚牛间,同沈周卧游),在这一时期,中国画占主流的绘画方式为文

长春又一博物馆开工!

长春朝阳区长影地下博物馆工程正式启动3月1日,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长影地下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

蟠螭纹兽耳鉴让我想到了“叶公”

“鉴”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行的一种器皿,大致有三种用途。一是当镜子用,二是当冰箱用,三是当浴盆用。

校园丨吉林大学 :一岸

“绿色文学”平台开辟“校园”栏目,推发校园文学爱好者的美文佳作,择优在《延河》下半月刊“校园”栏目刊

随笔丨赵涛:湖南韩公亭记

长沙市罗洋山顶(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内)韩公亭。陈先枢 摄湖南韩公亭记文 赵涛一千二百多年前,韩愈经长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