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缺乏思想家。要促进思想家产生,需要知道他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考察多个思想家以后会发现,思想家往往需要精神空茫感。
所谓精神空茫感,指的是经过不断思想磨炼以后,在思想家心中产生的那种如同元气般的空如与茫然,类似于清清楚楚的混混沌沌,有很浓重的元气初生时的包裹感和笼罩感。
这种精神空茫感,是思想得以产生的母体土壤。这种状态有利于思想家不受限制地全面看待问题,深入思考研究对象,从而可以充分地在各个方向上抓取必要的思想元素,最终凝结出必要的思想内容。
就像星云中有可见物质也有不可见物质。可见不可见两种物质之间产生引力,进而发生反应形成新型物质,构成各种恒星或者行星。这个过程,可以用来比喻思想的产生。
空茫,到处充满随时思想,但又不执著于某个具体对象的状态,随万物流转而弹性流动。随时随地可以接受信息材料,可以全面审视并输出思维成果。可以随时具体化,又能随时回归空茫的待发状态,如同一片空茫茫的星云,好像空茫却又能随时产生物质,这种是最好的思想状态。
精神空茫,也是了无挂碍上灵山以取得真经的状态。金庸借助马钰教授郭靖金雁功的契机,突出了“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这几句话。说的实际上就是精神要达到空茫状态,才能练习出足够的气机。
把这个状态模拟到思想上,也就是只有精神空茫,才能产生思想气息。这就要求思想家心中一定要没有足以激动情绪的感觉,否则就会产生地面吸引力,难以升到半空。但也不能升的太高,否则就会太脱离地面,以至于都不需要思考具体问题了。
那种似升非升而半高不高的感觉,才是思想家所需要的精神空茫感。所以,思想家所需要的精神空茫感,实际上就是“半空感”,在似离非离和似实非实中可以自由转运。那么,怎样才能产生这种半空感呢?
要想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很多年的积累,特别是对主要研究领域要有实实在在的积累。需要对人类社会各主要领域有深度研究,经过体系性沉淀自然发生出空茫状态。
因为各个领域都无法独立主导整个思想产生的具体路径,所以它们每个领域都会产生相对于总目标的疏离感和外向感,在客观上就会产生精神空茫感。不拘泥于某一个领域,每个领域都与其他领域有内在关联,因而没有明确的唯一答案。因不明确性而产生多方向的可行性,产生空茫,即各个方向的争夺性与可适性。
这就需要思想家能够集中心力,又不受制于人、受制于物。他们可能外表上显得傻了吧唧的,实际上却是显现出高位纯真之态。
刚开始,思想家要适度贫困。如果富裕就会产生满足感,缺乏必须借助矛盾挣扎感才能带来的激发思想的必要性,即身处贫困才能产生思想问题的必要感。所以,思想家不能太富裕,尤其是刚开始深度思考问题时不能太富裕。
但是也不能太贫穷,否则大量时间和精力都会用来应付生存问题,就缺乏远离生活而审视社会的必要空间和自由可能性。当然,如果思想家已经可以获得足够半空感,心中不断产生足够的半空感惯性,可以超出富裕带来的疏解感而保持思想必要感,则即使富裕也不足以困扰住他们了。逐渐地,思想家能够到达不役于外物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注重思想之外的其他事物,只关注思想之内的必要事物。
思想本身的高度,还应以全面性作为基础。思想家需要全方位审视研究对象,需要全面性来激发思想的深刻性。这要求思想家千万不能过于执着。
适度执着是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必要方法。但是,过于执着就会反向质变,就会产生偏差和蜷伏式的困顿。思想家要能随时思考一个问题,但同时又能随时离开这个问题,不能针对性太强。针对性强的,会损害全面性,产生以执着性为基础的片面性。如果能够达到空茫,就可以随时思想,随时在空茫中出击抓住事物的客观规律,但又不执著于某个具体对象的内在机理。
当然,空茫并不是迷茫,如果思想家经常迷茫,即搞不清楚事物运动规律,而不是运用思想能力去聚焦未知而加以破解,那么他也就不配做思想家了。
当代中国基本上没有思想家,更多是学术家,即以具体小域主题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研究者,即学者。他们不仅是学识上,更在精神状态上还没有进入思想家阶段。标志思想家阶段的人,是精神上的空茫。而这个空茫是很难达到的,中国历史还需要继续等待。
标签: 思想家需要精神空茫感
当代中国缺乏思想家。要促进思想家产生,需要知道他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考察多个思想家以后会发现,
(文 杨旭光配音 侯海玲)新郑是一个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
央广网福州2月27日消息2月27月,厦门市两岸艺术品交流协会会长刘成专组织相关人员拜访了中佛协海外
编者按2021年1月31日,中国诗歌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170人当选中国诗歌学会
制图:马文龙平面编辑:马文龙统筹:张永刚监制:许跃兵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