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优雅女性的美学人生

  • 2022-02-16 18:23:13 来源:腾讯网

美学生活并非空中楼阁

但凡提到美学,不免令人惶恐;到了哲学的层面,只言片语皆得小心斟酌。若论女性美学生活,我想每个女性,倒是都能论上几句。几千年来的传统,把中国女性都培养成了“生活家”。即便现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日益觉醒,大多数女性,在生活中,仍旧扮演着家庭“管家”的角色。因而,不妨认为,女性在美学生活方面,应当拥有更高的话语权。美学并非空中楼阁,打造女性的美学生活,每一位女性,心下都有着自己图景。

我的美学生活

多年的职业经历,形象管理已经成了我美学生活的一部分。我崇尚优雅,认为女性应当优雅地走过自己的一生。我曾业余学习芭蕾,获益良多,芭蕾舞者亭亭玉立、温文尔雅的美好姿态,使我自信、明朗和健康。

我热衷于旅行,旅行也是我美学生活的一部分。未知的旅行,给了我远离当下的翅膀,让我重启久藏心中的另一个自我。旅途中美好的人和景,是一辈子难忘的礼物;更珍贵的,是旅途中觉醒的另一个我,旅行中的我是美好而开阔的,总能因为接纳未知而收获惊喜。

阅读,我更喜欢称之为“悦读”,是我孜孜不倦的修行,亦是我美学生活的一部分。我固执于阅读有书墨馨香的纸书,因为读书于我是一种缘分,常在手边放一本书,随性读起,倘若有所得、有所悟,即为与书的一场缘分。时光易逝,唯书墨能长年累积,化为美好的“我”的一部分,使我不论年岁,始终因拥有智慧而美好。

唯属于东方的美学生活

不可否认,随着当代全球各地日益紧密地联系,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已经深入到各个角落。我们欣赏北欧“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简约与实用,惊叹于日式“极简生活”中“侘寂”文化的平和与节制。现在,我们回过头来,重拾东方的美学生活,不仅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探索。

琴、棋、书、画,这些散发着厚重东方底蕴的文化活动,是我们世代沿袭下来的中国美学生活方式。古有雅集,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茶、酒、香、花穿插其间,成为一种文雅的集会。东晋有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唐朝有让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阁雅集”等。如何将这些美好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当今的快生活中,是当代美学生活的新探索。

获取诗意生活的能力

我曾在我的书中写道:“美丽永不言弃,它需要自己对自己多一分关心,多一分要求。”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在烦杂喧嚣的日常生活中,优雅女性,需要给自己安排出一个小“角落”,一个自己的园地,让自己习得获取诗意生活的能力。

刘洋女士提供了一种理念,一个范本。或许你并不能把刘洋女性的生活美学理念全部汲取,把她的生活美学生活全部实践,但是,只要让自己走出第一步,就能从中体会到生活之美,从而获得继续探索生活的勇气。我相信,每一位女性,对自己多一分关心,对自己多一分要求,就能掌握经营好自己生活的诀窍。

本文作者徐俐:

中央国际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前主播

文中谈到的刘洋女士,集:

设计艺术学博士;青岛大学讲师;

女性素质教育品牌“康成女院”创始人,院长;

日本小原流花道康成学会会长;

国家一级茶艺技师

“美悦读”读书会主持人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生活美学研究学者

多重身份于一身。她的新书《日日是美日》可以说是献给当代女性的美学生活指南——

刘 洋 著

出版日期:2022年2月

定价:48.00元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美学生活的传统,从竹林七贤的闲散雅韵,到滕王雅集的群贤论诗,中国人对美学生活的追求传统又精致。

“美是滋养心灵的良药,有品质、有仪式感的生活态度是女性获取幸福感的秘笈。”

本书从向美而生、美物美家、茶事念念、花事素绚、雅集雅记和终身成长六个部分展开了关于女性生活美学的探讨,分享了有仪式感的美学生活理念。

在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在现代时尚生活中提炼精髓,让女性把生活活出诗意来。本书是现代女性必不可少的自我修炼指南。

文中图片均来自《日日是美日》

编辑 | 李蕊、杜渝

校审 | 滚碧月、李子煊

终审 | 张谦、梁志

漓江出版社

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奔流!

传播有知识的文学

有文化的文学

标签: 优雅女性的美学人生 空中楼阁

推荐阅读

优雅女性的美学人生

美学生活并非空中楼阁但凡提到美学,不免令人惶恐;到了哲学的层面,只言片语皆得小心斟酌。若论女性美学生

寻找暖心人,共赴春之约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玄丝雨纪敏编辑丨窦虹艳

汪银波‖古韵心声(三首)

古韵心声(三首)汪银波寄魏永喜、王建兵(新韵)他乡两载成知己,笑语足音撒近郊。九曲岸边逐巨浪,皋兰山

曹子介‖这场雪(外一首)

这场雪文 曹子介入冬后,雪的影子匍匐在脑际猜想以什么样的方式,相聚那些六瓣精灵,终于以磅礴气势征服冬

刘旭‖迁移的庄稼(外一篇)

迁移的庄稼刘旭像吴家坪那样土地瘠薄,天旱少雨的山村,不要说整个通渭县,就是整个黄土高原,乃至全国,并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